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从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看党的初心使命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20日

      普惠金融“普及金融、惠及人人”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高度一致。近年来,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普惠、三农、扶贫”三大主题,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具备条件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2012年,人民银行与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同意浙江省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方案,拉开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域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序幕。此后,人民银行又在黑龙江省、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宁波市、陕西省宜君县、青海省、吉林省等地相继开展了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改革试点。2016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牵头在河南省兰考县、浙江省宁波市、福建省宁德市和龙岩市、江西省赣州市和吉安市、山东省临沂市等“五省七地”开展了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五省七地”改革试验区根据自身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改革诉求,分类施策,形成了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试点格局。河南省兰考县是传统农业县,也是我国县域经济的典型代表,试验区紧紧围绕“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探索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有效路径和做法。福建省宁德市和龙岩市,江西省赣州市和吉安市同属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试验区建设紧扣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推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与振兴发展。浙江省宁波市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众多,试验区建设侧重于探索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山东省临沂市是山东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也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主战场”,试验区建设侧重于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总体看,各试验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推进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等举措,建立健全具有适应性、竞争性、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改革提供借鉴。
 
      党的领导是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
 
      (一)发展普惠金融、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充分体现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始终将“三农”、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的发展作为党的工作重点,并在金融领域做出了发展普惠金融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普惠金融是消除贫困、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真正体现了党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根本立场和宗旨。
 
       (二)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从带领全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最坚强的领导核心。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长期性、世界性难题;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扶贫问题,条件极为复杂、任务极其艰巨。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时指出,“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年末,我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党领导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又一历史壮举。金融领域,人民银行肩负牵头全国金融精准扶贫的重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试验区也以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改革为抓手,探索符合本地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贫困人口贷款余额7881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5.9%。2016年至2020年,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贫困人口贷款2.96万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4.02万亿元,累计帮助9813万贫困人口增收。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普惠金融、农村金融试验区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试验区建设始终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领域,找准“三农”、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的难点、痛点和堵点,以增进弱势群体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为出台改革举措的落脚点。试验区建设中的各项改革创新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
 
       一是“征信为民”解难题。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提升“三农”、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可得性的关键。各试验区不断健全和提升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能力和水平。农村地区以“信用县”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县、乡、村、户四级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户信息档案,扩大信用体系覆盖面,信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河南兰考试验区建设县级农户和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中心,采集农户信息涵盖168项指标、中小微企业信息涵盖447项指标,并开发了信用评级功能供金融机构查询。福建宁德试验区通过信用创建,引导金融机构实行贷款优先审批,加大整村授信额度,并给予适当利率优惠,营造守信正向激励的良好氛围。截至2021年3月末,宁德试验区共评出151个信用村、12个信用乡镇,6个海上信用渔区,累计向普惠金融信用村镇发放信用贷款17.37亿元,比创建前增长了2.16倍,惠及4.22万农户,平均贷款利率比创建前低1~3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为民”促便利。为破解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不高的痛点,试验区不断夯实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四川成都试验区建设数字普惠金融平台“农贷通融资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2021年3月末,平台入驻金融机构73家,累计发布金融产品842个,注册用户6.4万户,通过平台发放贷款18717笔、295.1亿元。江西赣州试验区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中心”建设试点,依托政府政务中心打造集政策宣传、信息集成、业务咨询、信贷融资、保险服务、担保增信为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江西吉安试验区持续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网络,截至2021年3月末,设立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921个,实现贫困村全覆盖。
 
       三是“创新为民”谋发展。各试验区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效提升试验区民生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可得性。浙江丽水试验区为破解农村有效抵押物不足问题,率先在全国开展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房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产品创新,推出了“生态贷”“两山贷”等金融产品,打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通道。山东临沂试验区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求,创新推出“新型职业农民贷”“思乡贷”等金融产品,分别被评为“全国十佳服务乡村振兴产品”和“全国农村金融优秀服务乡村振兴产品”。
 
       四是“政策为民”强保障。为更好解决普惠金融发展可持续问题,各试验区将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改革重要方面,不断健全政策保障体系,通过完善财税政策、差异化监管政策、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等,激发普惠金融发展内生动力。浙江宁波试验区强化“财政+金融”的政策集成和协同配合,全国首创“财政+银行+担保”三方联动的“微担通”业务模式。截至2021年3月末,为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担保贷款125.7亿元。福建龙岩试验区出台《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办法》,设立龙岩市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2000万元,专项用于建立政银担风险共担机制。
 
        坚守初心、用心用情,谱写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改革新篇章
 
       发展普惠金融、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根本立场的体现。既是党为全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一步,应继续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向纵深,让殷殷党心与拳拳民意相通相融。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增强“两个维护”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推动普惠金融、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严格对标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特别是深刻把握农村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普惠金融服务提质增效。
 
       二是求真务实、注重改革实效。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改革实效。既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又要及时总结已有试验区改革中形成的成功经验,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另一方面,建立健全试验区动态跟踪和评估机制,完善激励约束,确保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有进有退。
 
       三是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改革内生动力。推进普惠金融改革,既要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宗旨,也要尊重金融运行客观规律,实现普惠金融自身可持续。既要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下沉服务、创新产品,让金融服务“增量降价”;也要尊重市场规律,健全差异化监管制度,提高风险容忍度,通过完善激励约束和政策保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形成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良性机制,确保商业可持续。下一步推进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农村经济运行的特点和规律,区别财政与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不同定位和作用,更好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的增信作用,让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四是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将数字化转型融入普惠金融改革之中。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应融会贯通,一体谋划,一体落实。普惠金融离不开科技创新,在现有试验区建设中,综合化数字服务平台已成为数字普惠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信息共享和数据利用不断深化和创新。下一步,在数字化转型中,要重视传统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关注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等问题,同时解决好“数字鸿沟”问题。
 
       五是探索普惠金融、农村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的有效模式。这既是新课题,也是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目前,全国一些地区同时承担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普惠金融改革的任务,应当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优势,积极探索普惠金融、农村金融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探索金融支持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