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听民声 心贴心解民忧
赣州以上率下力解群众“急难愁盼”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萧森 余书福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6日
本报讯 (记者 萧森 余书福)自来水管爆裂导致仓库漫水的赔偿问题解决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逢雨必涝问题终于处理好了;施工方拖欠的工程款领到手了……连日来,赣州市信访局相继接到信访人的信息反馈,称赞在市领导的接访督办下,困扰他们的“急难愁盼”事一一得到解决。据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市委书记吴忠琼,市委副书记、市长许南吉等领导先后到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接待群众来访,面对面听民声,心贴心解民忧,率先垂范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6月8日下午,市民邱女士在市领导接访时反映,自己是下岗职工,家庭情况特殊,在赣纺租了一间店面做订制服装生意。5月18日,因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管爆裂致服装店漫水,仓库库存的布料遭水浸泡,受损严重。事发后,邱女士数次找有关单位索赔,但理赔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就邱女士合理诉求未解决问题,市领导当即督办,要求保险公司认真定损,市自来水公司协助信访人进行索赔。6月11日,邱女士致电市信访局称:“我已领到4万元赔偿金,感谢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
曾大妈居住在章贡区章江街道岭头上社区南电小区,由于住房附近道路改建时垫高了路基,住房地势低洼,每逢下雨小区便发生内涝,而且存在附近餐馆直排油烟污水情况,小区住户苦不堪言。居民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但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曾大妈反映的情况引起接访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即明确由市城管局牵头,章贡区政府、章江街道办事处配合,市财政提供资金保障,尽快解决南电小区居民的合理诉求问题。6月18日,曾大妈向市信访局反馈,经多方通力合作,困扰南电小区居民多年逢雨必涝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了。
为让“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处事效率更好地落实到“我为群众办实事”中,接访后,市委书记吴忠琼立即主持召开调度会,要求全市党员干部敢于担当破解重点难点问题,认真梳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事项,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从体制机制上畅通诉求渠道,针对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对症下药、补齐短板、标本兼治。强调各相关部门要把解决各自领域涉及的信访问题,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问题,加强研判、提前介入、全力解决;强化信访积案化解攻坚,对进展缓慢和效果不理想的,相关市领导要督促具体负责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调度、一线指挥、带头推进、限时完成。
市领导接访时,市民吴女士反映章贡区章江北大道130号小区一楼有几家餐饮店直排油烟,楼上住户不敢开窗通风;市民彭俊生反映自己所住的章贡区文山路1号飞龙景苑安置房2011年7月交付至今没有办理产权登记,希望督促相关单位尽快为小区业主办理产权登记。市领导耐心听取群众诉求,详细了解问题原因,一一予以答复,并当即要求相关责任单位限时解决,切实保障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为及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市以信访制度改革为抓手,紧紧牵住信访工作责任这个“牛鼻子”,实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接待群众来访常态化、制度化,并按照“急事急办、简事快办、繁事精办”原则,带头批复办理群众来信来访诉求事项,以上率下凝聚起信访工作强大合力,实现全市信访工作“争一流、站前列”的良好态势。
倾听群众诉求,解答群众疑惑,疏导群众情绪,直面问题矛盾,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今年以来,市四套班子领导值班接访35次,接访中,市领导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接待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复杂事项的“代办员”、业务办理的“指导员”。截至目前,市领导共接访受理80余起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均得到有效化解,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复”。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及时印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案》,汇总各地各部门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并形成清单,逐项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各地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对矛盾最突出、意见最集中的问题,即转即办、立行立改,要求两周内办结反馈。对一时难以解决到位的问题,实行台账式、项目化管理。市信访部门建立健全提醒、督查、约谈、回访“四项机制”,推动接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特别是对上级交办、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信访案件,包案领导带案下访,与信访人面对面沟通,听取诉求意愿,商讨解决措施,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同时,各县(市、区)领导深入基层公开接访,让信访事项“就近办”“见面办”,以实际行动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大力畅通诉求渠道,是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前置抓手。为此,我市开通了“12345”政府服务热线、“网上信访”、领导信箱等平台,“问政赣州”网络平台专人专岗受理群众诉求,组织记者协调各相关单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赣南日报社等主流新闻媒体开通民生热线、设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党报帮办”等专栏,广泛受理群众诉求,积极促进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