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3日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已然成为上周国资委工作的高频热词。经梳理发现,仅上周一周,国资委有关领导便先后在三个场合强调,中央企业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随着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这不仅是里程碑式的跨越,更意味着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已然形成。就像儿时父母常说的“什么阶段做什么事”一样,中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脊梁柱,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探寻下一步阶段的企业发展路径,无疑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那么,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何要先选择中央企业来做示范?下面这组数据,或许能给出一定的答案。
在2020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前5的分别是沃尔玛、中国石化、国家电网、中国石油、壳牌石油,三家中央企业赫然在列。若从全部上榜的133家中国企业看,由国务院国资委出资的中央企业共有48家入围。同时,还另有32家由地方国资委出资的国有企业入围。
整体上看,这80家“国家队”的上榜,已无言地回答了“为何是我”的问题。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国资委多次部署、推进、强调中央企业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目标已定,自然就要看执行。对于中央企业来说,既然要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那必然要具有世界一流的管理能力以及世界一流的经营规模。从这一角度来看,笔者认为,目前市场规模居于全球第二的中国资本市场,显然有话要说。
在强化价值创造能力方面,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包括首发上市,再融资中的定向增发、发行可转债等方式,无疑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而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上,随着科创板的推出以及股权激励制度的逐步完善,这对于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突破上,亦提供了强大助力;再者,在发挥企业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上,借助资本市场推进的并购重组以及寻找最优战略投资者等,更有利于在兼顾公平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证券市场价格、估值、资产评估结果在国有资产交易定价中的作用;最后,得益于上市公司组织结构与治理结构的清晰、透明,这对于实现企业治理与管理水平的提升,更易发挥强大推动力。
总的来说,随着中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切换至高质量发展,于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而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早已不是想不想或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想、如何做的问题。我们在背靠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这棵大树下,如何才能尽快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靠近?笔者认为,企业应学会借好资本市场的“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力,主动求得发展的最优解。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