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集采能否炼出国产医药巨头?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郭冀川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9日

随着近日第五轮集采中标结果公布,有个现象引发关注:有的公司虽然多个产品中标但股价却依然下跌,而有的公司仅有几个产品中标股价反而逐步走高。这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某些中标多的公司有重磅产品丢标了,而中标少的公司却是以小众产品撬动集采市场大份额。

 

在集采常态化运行的背景下,投资者能够越发清晰的判断出,哪些药企正在受制于集采不断缩减市场规模,哪些药企目前依然要靠仿制药市场才能生存。不断走低的股价,已经说明了市场的态度。

 

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发展,从化学药、生物药到数字医疗,研发和创新水平都在不断提升。今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有13只新股发行,其中医疗器械领域全部是体外诊断公司,医药领域涵盖疫苗、病毒防治和医药研发外包,无不是高技术含量的行业。

 

反观一些上市十余年的医药公司,产品依然是投资者耳熟能详的几款仿制药,每年近千万元的研发投入成谜,而几亿元的销售费用更让企业背上了财务风险。这样的药企迟早要被市场边缘化。

 

随着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未盈利的创新药公司也有了上市的渠道,这既是考虑到医药创新公司高投入的属性,也是为医药行业引入更多的“鲶鱼”。

 

现如今各个行业都在谈内卷,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对医药行业而言,更加需要竞争。过去十几年享受政策和人口红利,医药行业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培养出了一批区域垄断药企,因此才需要集采打破旧有利益格局,让技术创新公司改变行业估值现状,诞生出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本土医药巨头。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