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沭阳县李恒镇加工户韦泽周近日又到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递交了一份贷款担保申请:“缺钱了,就找担保公司担保去贷款。这是今年的第一次贷款,去年贷了5次。”
以5万元起家的他,因为有了资金,已成为当地有名的精米加工大户。而为韦泽周贷款作担保的李恒镇企业担保公司,资本总额不足百万元,去年却为当地小微企业累计担保500多万元贷款。
沭阳让农民方便、企业方便的“担保公司”,业务范围遍及县域,其出世生长则缘于沭阳发展金融事业的一条思路。
近年来,沭阳县通过各种途径引来了江苏银行、村镇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落户。“金融单位增加了,而贷款额却增加得不快,各家银行贷款时总是忧心忡忡,担心风险。”沭阳县金融办同志介绍说,“县里为打消这些银行的顾虑,决定"反弹琵琶",从解决担保入手,促进贷款放大。”在什么条件下“保”?县金融办同志介绍说,担保的贷款必须有合理用途,贷款人要有偿还能力,并落实担保措施和还贷来源。
当地青年窦飞、窦跃两兄弟创办了一个商场。门面房建成后,没钱进货。企业担保公司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兄弟俩分别担保了10万元贷款。兄弟俩生意红火起来,办的商场变身为当地大商家。
目前,沭阳的担保公司已成为小微企业名副其实的“孵化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农村的富民强村。2010年,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1723户、私营企业4221个,分别占宿迁市新增总量的57.88%和52.07%;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是上年的3.22倍,达到9752.74万元;所有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超过了20万元。
对外来客商来说,大多“人生地不熟”,因此常常面临资金流动不畅、贷款无人担保的窘况。沭阳想客商所想,由县财政注入1亿元资金,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架设了一座外来企业与本地银行之间的“桥梁”。
落户沭阳开发区的四海不锈钢有限公司,试产期间急需流动资金,但抵押物不足,银行不予贷款。开发区担保公司及时援手,在“很短时间里就为我们提供了担保,及时从银行贷了款、解了急。”该公司负责人感慨,“现在,每到我们发展需要资金时,就去找开发区担保公司,去年以来已经好几次了,涉保金额达1100万元。”破解了资金难题,获得了跨越式发展,去年以来,公司产值达4.66亿元,实现税收7023万元。
据沭阳开发区担保公司负责人刘浩介绍,目前公司担保余额已达6.5亿元,为开发区内125家企业提供担保,累计担保金额达6.9亿元。
“建担保公司能不能产生效益?我们算过一笔账,划算如果企业运转正常,按担保公司年担保总额1亿元计算,企业以此作为扩大再生产的增量资金一年周转四次,就可新增4亿元的销售额,即使按5%利税计算,利税也可达2000多万元。”刘浩说,“可见,担保解除了外来投资企业的后顾之忧,还增加了本地的利税与就业,政府一年收回一个担保公司的资本,应该没有问题。”
如今在沭阳,已有44家各类担保公司,有专门为中小企业建立的区域性担保、为农村发展建立的涉农服务担保,也有为妇女创业、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建立的担保,县内在保余额共达20余亿元。目前全县各项贷款余额达147.31亿元,同比增长了39.9%。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