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出点子 找路子 借票子
“三送”充实安远老表的钱袋子
老表家里也有五年规划,自给自足的粉丝生产开始走向市场,能人创业有了基金会……开展“三送”活动以来,安远农村的新鲜事越来越多。“三送”干部积极帮助当地农民发展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百姓创业出点子、找路子、借票子,千方百计充实农民的钱袋子。
出点子—— 老表家的“五年规划”
3月17日下午,记者走进安远县凤山乡东河村庭梅社区,只见两名“三送”干部和十几名村民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原来, “三送”干部正在引导村民制定“五年产业规划”。
“子南,你家脐橙去年栽了多少?” 凤山乡党委书记、“三送”干部尧章龙关切地问。村民唐子南回答说:“去年栽了4亩200株,自留山都栽满了。”
尧章龙说:“我觉得你可以扩大规模,你家自留山旁边还空着,我建议你租下来,除了纽贺尔,还可以栽一些伦晚脐橙……”
“明养,未来这几年有什么打算?”团市委下派的“三送”干部唐燕玲问。村民唐明养说,自己去年养了15万条草鱼、3万条鲤花,尝到了甜头,想多养几亩鱼塘,又担心管不过来。唐燕玲说:“没问题,我联系农技站的技术员帮助你。”
村民唐日新养了50头猪,去年获利2万多元。在“三送”干部的鼓励下,他也为自己制定了五年规划:至少再做一幢猪栏,每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每年赚个四五万元。
找路子—— 小粉丝做成大产业
安远县车头镇村民刘老二最近可忙了:跑土地,跑设备,跑资金……在“三送”干部李乐明的启发与帮助下,他那占地800平方米的粉丝加工厂就要上马了。
安远三鲜粉是赣南著名的特色小吃。市里下派的“三送”干部李乐明在车头镇驻点,发现这里虽然家家户户都能制作粉丝,却只是自给自足,并没有形成商品化走向市场。
“1斤粉丝成本不过2元,市场上至少卖5元,如果把粉丝作为商品上市销售……”李乐明敏锐意识到这里蕴含的商机,于是找到村里的能人刘老二商量。刘老二表示自己以前也有这个想法,但是对粉丝商品化的技术、营销缺乏信心。
“没问题,我来帮你!”李乐明从邻县定南请来一家面条厂的技术、营销人员,帮助刘老二扫清障碍,又积极帮他联系厂房选址事宜。如今,规划中的粉丝加工厂已经打好了桩,预计7月份可竣工交付使用。
刘老二高兴地告诉记者,粉丝厂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将成为安远粉丝的销售、展示中心。这里的村民个个都是做粉丝的“老师傅”,目前已经有80多户村民有意加盟。只要运转得好,不仅自己可以盈利,还可以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增收致富。
借票子—— 创业有了基金会
安远县版石镇松岗村村民刘章保打算办一家小型加工厂。他算了一下,需要购买的设备包括碾米机、磨浆机、打粉机……自己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创业资金存在缺口。
就在这时,版石镇党委书记、“三送”干部赖仁茂找到他,说村里有个党员扶助基金会,可以为他提供帮助。刘章保喜出望外,很快在基金会的帮助下贷款5000元。如今,刘章保的加工厂办得有声有色,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过年的时候,他在家门口贴了一副朴素的对联:“三送好,好了千家万户;百姓暖,暖了十里八乡”。
赖仁茂告诉记者,为了破解农村能人创业的贷款难题,他和下派干部积极帮助村里成立党员扶助基金会,每名党员入会注入400元基金,为需要创业贷款、周转借用的村民提供资金帮助。目前,基金会已经为38户村民提供了资金帮助。
在“三送”干部和基金会的帮助下,松岗村的产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如今,占地500余亩的松岗晨光生态农业公司、60余亩的红小玉西瓜基地、出栏量5000余只鸭子、6000条草鱼的立体种养基地先后在该村建立起来,实现人均增收2000余元。(刘玉莉 记者胡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