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6日
上海正全力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朝着具有更高能级、更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上海证券报记者昨日获悉,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落脚于完善多元化机构体系、创新产品和服务、发挥金融市场作用、扩大行业对外开放、加强人才引进培育、优化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聚焦19项举措。
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海基本建成资产管理领域要素集聚度高、国际化水平强、生态体系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开放型资产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亚洲资产管理的重要枢纽,迈入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城市前列。
提出“四个地”具体目标
上海建设全球资管中心已有坚实基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上海拥有持牌金融机构1674家(其中外资占1/3),金融市场年交易额超过2270万亿元。上海在国内率先设立了金融法院,成立金融仲裁院、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金融纠纷调解中心等,成为国内金融发展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
今年3月17日,在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的第29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蝉联全球三强。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李军介绍,以此为基础,意见提出了实现“四个地”的具体目标:吸引培育十余家国内外行业领先、百余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资产管理机构,集聚一批专业化、国际化、创新型资产管理人才,成为机构和人才“集聚地”;构建市场与监管良性互动、资产管理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的创新机制,成为产品和服务“创新地”;打造跨境金融资源配置的中心节点,成为市场和资金“交汇地”;共同加强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成为环境和服务“新高地”。
出台专项政策支持REITs试点
朝着加快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目标,意见指明了实现路径。
在丰富资产管理机构体系方面,意见提出,重点吸引一批银行理财、保险资管、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及其子公司等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率先在上海独资、合资设立各类资产管理机构。推动私募证券、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探索设立支持中小资产管理机构发展的种子基金,支持设立股权转让受让基金。支持基金管理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挂牌上市等。
“我们还在积极推进外资银行保险业资管机构落地上海,同时,持续推进在上海增设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机构,积极引导资金营运中心等商业银行专营机构落户上海,提升银行保险资管机构在上海的集聚度。”上海银保监局自贸处处长张润表示,这些举措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的机构体系,增加高质量产品供给,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全球资源配置方面的能力。
丰富多样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是推进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围绕创新资产管理产品和服务,意见明确,出台专项政策支持REITs试点,丰富商品类基金产品,推出张江指数相关ETF产品。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参与基本养老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支持银行、基金、证券等申请投资顾问资格。开发绿色股票指数、绿色债券指数和相关投资产品,研发ESG、碳金融、气候投融资相关产品。
支持相关金融市场加快创新产品
站在全球维度看,上海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体系最为完备的城市之一,聚集了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票据、保险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
为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意见提出,支持外汇、证券、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票据、信托等相关金融市场加快创新产品,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交易服务和风险对冲工具。加强与境外主要金融市场之间的监管互认和业务合作。推动更多银行、保险机构和基金管理公司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推进保险资金依托上海相关交易所投资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开放程度高是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的先天优势。在扩大行业对外开放方面,意见提出,建设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探索建立居民跨境理财通道,支持优秀资产管理机构增加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额度。推动参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的外资机构管理境内人民币基金,鼓励符合条件的内资机构参与QFLP试点。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跨境部副主任葛庆表示,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将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升金融基础设施服务项目,实现跨境资金流动便利,不断优化和完善金融政策和市场环境,大力支持上海打造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上海证监局机构三处处长张浩表示,将强化资管机构的合规风控建设,维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引导资管机构发挥资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一方面支持更多私募股权基金规范发展,另一方面,引导资管机构提高资产管理服务水平,满足居民财富的管理需求。
目前,全国3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全部落户上海。其中,首家外资控股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已经开业,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交通银行与施罗德的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