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流动性充裕 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激增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3日

受到严监管的银行同业业务,过去几年基本都处在规模压缩状态,但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同业资产出现明显的增长态势。业内人士认为,市场流动性充裕及优质资产可遇不可求是同业业务规模激增的重要原因。

 

上海证券报记者整理Choice数据发现,半数以上的上市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去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激增。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同比增速分别为1171.35%、1016.23%、537.78%、162.72%。

 

今年一季度,换成区域性银行接过“接力棒”,特别是不少城商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同样激增。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城商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增长占据A股上市银行前五,其中,成都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无锡银行这一资产规模环比增速分别为1574.41%、591.82%、320.79%、256.74%、236.32%。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是指两家金融机构之间按照协议约定先买入金融资产,再按约定价格于到期日将该项金融资产返售的资金融通行为。该业务与同业拆借、同业借款等均被归为同业业务。

 

对于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出现快速增加,部分上市银行给出了解释。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均解释为买入返售债券规模增加;中信银行和光大银行则解释为买入返售证券增加。

 

实际上,同业资产端的同业存款也出现不同程度增长,成都银行、浙商银行、青岛银行的同业存款同比增速都超过90%。

 

同业业务是银行流动性管理工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深受中小银行青睐,不少中小银行就是依靠同业业务实现规模扩张。但是,同业业务中也出现了大量套利、资金表外空转等乱象,滋生诸多金融风险。

 

2014年,监管部门先后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和《关于规范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治理的通知》(140号文),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和整治,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此后,同业业务市场迎来拐点,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双双进入“缩量”时代,资金空转、套利现象得到遏制,同业业务链条也就此被拆解。

 

Choice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上市银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业务整体规模下降了42.72%。曾经的“同业之王”兴业银行,在此期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更是缩减6747.73亿元,大幅下降94.67%。

 

2019年,监管部门再度收紧同业业务,将同业资产、同业负债与一级资本挂钩,并根据评级来确认最低监管标准值。

 

在严监管背景下,为何2020年和今年一季度,股份行和区域性银行同业业务再次“冒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出现激增,甚至超过2017年的规模,会不会是资金再度空转?

 

除了2019年基数较低的原因之外,多位银行人士表示,主要是去年以来的市场流动性较为宽裕。

 

同业业务与资金价格密切相关。去年,受疫情影响,在“货币总量适度,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政策目标下,央行累计推出9万多亿元的货币政策支持措施。在这样的背景下,从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来看,去年全年资金价格都比较低,平均为2.66%。

 

尽管部分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出现高增长,但一家上市银行计财办人士告诉记者,这是银行根据资金头寸情况,所做的策略性安排。

 

受疫情影响,银行难以找到优质资产也是重要原因。“今年异地非标资产投资规模受限,地产行业投资规模也受到限制,资产总规模又不能下降,只能选择投这些资产。”一家城商行资管部门人士说。

 

这样的情况下,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也形成挑战。一家上市股份行的首席财务官表示,负债太多,资产不好配置。在他看来,今年一季度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出现激增,原因应该是3月末银行存款争夺战很激烈,而短期激增的存款由于流失较快,无法做长期配置,只能被动配置在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上,这至少比存放在央行备付金账户的收益要高些。

分享: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