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念好“四字诀”办民生实事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曾毅 钟清兰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12日
本报讯 (曾毅 记者 钟清兰)日前,我市主动出击,在全省率先推行市县全覆盖的零费用、零条件、零审批、零跑腿及省钱、省时、省力、省心“四零四省”接电服务,全力提升电力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这是我市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实例。目前,我市已办理民生实事54070件。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砥砺初心使命的“磨刀石”,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念好“听、访、查、办”四字诀,听意见建议、访民情民意、查问题台账、办民生实事,迅速解决了一批影响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民生实事办理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
为广泛听取群众心声、呼声,我市发挥主流媒体平台渗透快、覆盖广的优势,市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发布征集“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见建议的通告,2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开设征集专栏,280余个乡镇(街办)、3800余个村(居)委会政务微信征集、设置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集问题。同时用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探索“一个中心接听、两条渠道办理、三级平台联动、四项制度保障”工作模式,明确问题的分类管理、集中转办、办理时限、情况反馈等关键环节,有效延伸问题征集的触角。目前,共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6268件。
重视调查研究解难题。我市组织党员干部重温《寻乌调查》《兴国调查》《长冈乡调查》,大力发掘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万名干部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深入基层联系点、企业、社区、村组调研座谈,牵头解决复杂重大问题,释放强有力的“头雁效应”。各地各单位运用“乡间夜话”“屋场会”等形式,对百姓痛点、治理难点、矛盾焦点、政策堵点进行摸排。突出重点行业,组织7个专题调研组赴政法、民政、教育、卫生、住房建设、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领域调研,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干部群众、青年学生、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干部意见、建议。
针对公开征集、调查研究、排查已有台账、座谈了解等渠道收集的问题,我市按营商环境、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民生保障、就业创业、住房交通、食药安全、政策落实等10个类别,逐条列出精简管用的清单,建立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分类管理机制。
对矛盾最突出、意见最集中的问题,即转即办、立行立改,要求两周内办结反馈。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实行台账式、项目化管理,盯住改、限期改。
办民生实事,领导带头“领”,推动惠民利民。实行问题领办制度,领导干部领衔破解若干突出问题,推行事前协调一次、事中推进一次、事后回访一次,定期展播一批基层书记领办问题的举措成果。用好“五型”政府建设群众参与监督平台、“12345”服务热线以及媒体舆论监督栏目,多渠道引导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各级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下沉基层一线、群众身边,服务身边人、办好身边事。目前,全市办理民生实事54070件,涉及就业创业、民生保障、住房交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点滴改进聚成强大暖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