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袁蓉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对于中国人民银行3月18日宣布年内第3次、2010年以来第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行动,当天晚上第一时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和连线的几位外资银行专家表示,尽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因为日本大地震而增大,但因中国的通胀压力依然很大,且近期到期的央行票据数量增多,央行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吸收国内市场增大的流动性以降低通胀预期在预料之中。他们还表示,日本大地震对中国经济及其货币政策的影响有限。
在央行公布上述决定后,当天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涨幅有所收窄。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CPI同比涨幅与1月份持平,为4.9%,略高于预期。更让人担心的是,当月PPI同比增幅飙升至7.2%,比1月份高出0.6个百分点,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根据德意志银行的最新预测,CPI同比增幅将在6月达到5.8%左右的峰值。正因通胀压力较大,多位外资银行专家此前均预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迫在眉睫。不过,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后,部分专家认为,央行可能推迟某些紧缩行动特别是加息的出台。
“继昨天(3月17日)印度宣布加息之后,中国央行的此次行动再次发出日本地震不大可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政策决定产生重大影响。”加拿大皇家银行驻香港的新兴市场战略家杰克逊说,亚洲地区高企的通胀意味着还需要采取更多的政策行动。澳新银行预计此次行动将冻结大约3500亿元资金,美国银行-美林证券则预计将冻结约3600亿元。
尽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意料之中,但野村证券中国经济学家孙驰告诉记者,央行此次行动所选的时点有一点意外。事实上,鉴于最近两天央票发行实现了一定的正回流,加之2月份的通胀没有出现进一步上涨,且货币供应和信贷数据也都低于预期,此前市场倾向于认为,央行在3月份采取进一步紧缩行动的可能性在减小。
“我们认为央行选择此时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可能是,公开市场操作不足以满足流动性回收的目标,且央行担心过多流动性会加大未来的通胀压力。不过,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央行加快紧缩政策步伐的标志。”孙驰如是说。
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经济学家陆挺则对央行此次行动的原因进行了技术性解读。他说,首先,央行希望通过控制信贷增速来抑制通胀;其次,银行间流动性很充足,3月18日隔夜和7天的回购利率已经从春节前的逾8%分别下降至1.7%和2.0%;3月、4月、5月分别有6680亿元、4970亿元和1990亿元央行票据到期;春节后有1.31万亿元现金回流银行成为存款。
至于本次行动对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陆挺认为很小。他说,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市场反应将如上一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一样,因为投资者已从银行间利率回落和银行间流动性充足中对此有所预期。同时,此次行动将有助于控制三四月份的新增贷款,缓解上调央票利率和回购利率的需求。不过,由于银行信贷受到严格监管且银行具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发放受到调控的贷款,此次行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小。他预计未来几天7天回购利率将反弹,然后再次回到3%以下。
尽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吸收银行流动性方面很有效,但陆挺认为,过度依赖这一工具会给中国的金融稳定带来风险。他解释说,当央行希望吸收流动性并发出其决心控制通胀或信贷的信号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很容易,但当短期流动性太紧时,央行却会因担心发出错误信号而不能很灵活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陆挺相信,这可以从春节前银行间拆借利率(7天)超过8%中窥见一斑。
鉴于在中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更像是自律性工具而非紧缩措施,陆挺说,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会改变其持有的“央行可能推迟加息”的观点。不过,他仍坚持今年剩下时间加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的看法,并将今年剩下时间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从原来的1次修正为3次。孙驰也维持此前作出的全年加息100个基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50个基点的预测。考虑到日本重建可能为中国经济带来向上动力等因素,且通胀也由于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不断增强,澳新银行环球市场部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则认为,中国紧缩的步伐不但不应该减缓,反而应该加速。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