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谷秀军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1日
专家认为,货币政策这些工具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无所谓用得多或少,关键是要看目标实现得了或实现不了。至于什么工具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央行今年的工作重心还是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数量型工具会起到一个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3月18日晚间宣布,决定从2011年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图非常明确,即有效调控市场流动性,缓解市场通胀预期。在意图明确的情况下,人们也会十分关心两个问题,一是此次上调后,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0%,到底高还是不高。二是央行为什么又一次选择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数量型工具,这一工具的使用频率高还是不高。“20%不可谓不高,但也属可接受范围,但未来再调升的空间已不大了。”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明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就此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个人认为,货币政策这些工具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无所谓用得多或少。关键是要看目标实现得了或实现不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定的价格目标是4%,而前两个月CPI连续都是4.9%。此外,当前对于后期价格走势的判断仍然不乐观,压力不小,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是要加以调控的,这也是稳健货币政策的一个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任务的要求。至于什么工具能够起到更有效的作用,央行今年的工作重心还是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我认为数量型工具会起到一个重要作用。”
“央行一方面要降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提高利率对需求的全面收缩影响。所以再次选择了数量型工具。”徐明棋说。
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表示,存款准备金主要是调节整个经济中和金融市场中流动性的总量。流动性总量的创造往往是由于基础货币的扩张所带来的。基础货币的扩张如果处于常态、可控的状态下,不必要更多地依靠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节。但是有的时候,基础货币的扩张存在着被动性,在某种情况下,不在所控制的范围之内。这样的话,社会上流动性就会比较多。当流动性比较多的时候,就会产生吸收流动性的要求,而不是说流动性的管理会替代其他什么工具。
赵锡军分析认为原因有六个,第一,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还是要锁住流动性,流动性过快增长仍然是推动通货膨胀和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从当前连续两个月CPI都是4.9%来看,通胀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另外还受到国际上价格上升因素的影响。第二,从今年前两个月的信贷增长情况来看,尽管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但是前两个月投放的信贷还是比较多。第三,同前期票据发行有关系,央票3月份到期的规模还是不小,从替代央票的角度来讲需要进行调控。第四,宏观调控一个主要对象是房价,当前仍然居高不下。第五,是一个效果的问题,对价格实质性的影响,采用数量型的工具相比价格型的工具对资金的影响更大。第六,外汇占款,虽然我国2月份出现了贸易逆差,但从长期看,这不会是一个常态,顺差还会是基调,从应对外汇占款持续上升这一压力角度来讲,数量型工具的使用很重要。
在谈到公开市场这一工具时,赵锡军表示,央票发行是有期限限制的,比如,某个时间段内有可能前期到期的央票比较多,新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会有一点慢,此外,利率在不断上升的过程中,央行发行央票回收流动性成本会上升,这是因为公开市场这一工具的市场性更强,存款准备金率相对来讲不完全是一个市场化的利率。
根据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3.56万亿元,同比增长17.2%,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7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4万亿元,2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356亿元。数据显然在不断向好,那么,此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意义何在?
对此,赵锡军表示,近来,央行在逐步调整宏观调控的一些判断规则,央行提出用“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指标来统计。M2统计口径,实际还略微窄了一些,比如,从去年的货币投放来看,尽管信贷投放有所控制,但银信合作这一渠道的投放就很难判断。此外,如果考虑到存量的转移,也就是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的转移就更加难以判断。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从M2的变化判断流动性的变化,判断整个市场投融资的变化,已有一些困难,需要从更宽更完整的统计口径来看变化。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