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信贷投放若想“补短板”相关部门需要“出实招”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作者:孙璐璐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26日

    央行近日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这是继2019年11月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后,时隔一年多再次召集主要银行,就推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作出新部署。会上对下一阶段金融系统信贷结构调整的一些表述,如“金融系统要充分认识持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地制宜增加经济困难省份信贷投放,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等颇为耐人寻味。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信贷结构的优化调整,就是希望通过银行信贷资源的再分配,实现经济转型更为顺利地推进。
 
    信贷结构的调整,意味着不同产业、不同领域的信贷可获得性有增有控。增的方面,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转型的薄弱环节和未来经济的新增长点,民营小微企业、绿色低碳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将是未来信贷资源的主要流入领域。控的方面,着重体现在对房地产领域信贷供给的严把关。近年来,房地产贷款增速逐渐放缓,房地产新增贷款规模占各类新增贷款的比重稳步下降。在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下,上述趋势在未来大概率还将持续。
 
    此外,会上关于“因地制宜增加经济困难省份信贷投放”的提法颇为少见,显示区域信贷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实际上,不仅是信贷资源存在区域不均衡的问题,近年来,整个社会融资资源都更青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相较之下,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部分区域则出现信用风险事件时有爆发与投资风险偏好下降的相互强化,进一步加剧经济困难省份对金融资源获得的难度。强调增加经济困难省份的信贷投放,不仅是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考量,也是避免区域性金融风险恶化甚至爆发的需要。
 
    不过,金融资源的区域间分配更多是由市场力量主导。要想消除金融机构的区域投资偏见,调动金融机构投资经济困难省份的积极性,需要依靠多方合力。除了需要金融机构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还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从丰富区域不良率容忍度差异化、细化监管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拿出实招;地方政府也需从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着手,借鉴经济发达省份经验,切实深化“放管服”,并稳妥主动有序地化解潜在信用风险,为金融机构营造可信的投资环境。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