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构建商业银行财务综合评价体系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裴敬东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8日

  商业银行的财务综合评价体系是指对银行组织结构、经营活动绩效和风险管理水平及发展潜力进行度量和评价的一系列方法、工具、指标、技术支持和制度安排组成的系统与架构。它是银行进行自我管理和改进经营绩效的依据;是银行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该体系包括公司治理评价、风险管理评价、绩效评价和发展能力评价。

  评价体系具有突出的目的性,并不是简单的方法和工具。完善的评价体系必须对银行现有管理信息、财务信息、客户信息和员工信息及政府监管信息,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评价指标的目标值,从而使评价体系能够恰当地对当期的经营业绩和以后的发展趋势以合适的评估,使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各期评价结果也具有相当的可比性。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水平及管理水平的高低,归根到底应体现在银行是否能可持续发展。包括:1、注重银行的全面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水平不仅仅反映在资本、资产的规模上,更体现为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规模发展并不一定能带来质量和效益的相应提升。2、注重银行的均衡、协调的发展。要求银行不仅拥有较强的综合实力,而且在各项绩效能力上应当保持一定的均衡性。3、注重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与某一个时点或时段上的统计意义上的强大相比,长治久安才是银行发展的更高境界。

  一、公司治理评价目前,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已被广泛使用,但中外学者对公司治理的定义和解释尚未统一。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他的《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一书中,从组织结构角度,给公司治理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及高级执行人员及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这种观点为国内大部分学者所认同,在国内企业理论中居于正统地位,我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基本遵循了这一思路。

  现代公司制度的重要特点就是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治理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如何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建立权利、责任与利益相制衡的机制。也就是说,所有者如何对经营者进行激励和约束,以保证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分配,从而有效地经营公司资产,增加公司价值,提高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实现公司股东及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考核和评价,是完善公司管理、增加公司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司治理构成了企业的内部财务环境,对其进行评价,相对于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来说,是一种基础的、事前的评价。

  二、风险管理评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130多个国家(几乎占国际基金组织成员国的3/4)均经历了银行业的严重危机。从整体上讲,作为我国金融业主体和基础的银行,尚不存在大规模破产的迹象,但不安全因素却大量存在,其他各类企业向银行传递的风险也在逐步集聚,直接威胁着我国银行体系甚至整个金融体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这些风险的产生无不与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相关联,而风险评价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价体系,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内部控制活动。

  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威胁,保持正常的支付能力,是银行持续经营和维护金融秩序的必然要求,因此,流动性风险评价构成银行的短期偿债能力评价,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则构成长期偿债能力评价。同时风险又是商业银行经营的特色,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管理程序深入到商业银行经营的每一个环节。因此,评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评价其经营管理,是银行营运能力的评价,对其进行评价,构成商业银行财务综合评价体系的事中评价。

  三、绩效评价银行绩效评价体系是对银行经营活动的效能进行科学测量与评定的程序、方式、方法的总称,其主要功能在于判断、预测和导向。企业绩效评价一般包括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评判,对银行经营绩效的评判应主要集中在盈利能力。原因在于,一是银行的偿债能力内含于风险管理评价。二是银行各项业务收入均为现收,基本不存在应收账款,且每笔业务收入只占对应资产的极小比例,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销售收入涵括了产品成本和毛利。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不具实际意义。

  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指向的是狭义的绩效,也即盈利能力。评价银行盈利能力,一般采用风险调整绩效度量(RAPM),主要是要剔除风险因素的影响。银行盈利是银行的经营结果,是银行能力的最终体现。对其进行评价,构成商业银行财务综合评价的事后评价。

  四、发展能力评价银行的发展能力,也称银行的成长能力或可持续增长能力,它是指银行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反映银行以后年度的发展趋势和获利潜力。

  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从宏观角度讲,可促进国民经济总量不断发展;从微观角度讲,可促进经营者重视银行的持续经营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银行管理者评价和比较企业经营业绩的变化情况,预测自身及竞争对手未来行为;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获利预期和信心;帮助当局确定监管重点和预置相关措施。

  对银行发展能力的评价通常通过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存款增长率、中间业务占比及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反映。由于通过银行经营结果中业务收入、资产及利润等指标的结构和增长率分析来评价银行的发展能力,因此,对银行发展能力的评价,也构成了银行财务综合评价的事后评价。

  (作者单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计划财务部)

分享:

来源:上海金融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