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建设桥头堡 融入大湾区】全南电子信息产业日新月异

来源:客家新闻网    作者:唐夏玲 陈洪明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

走进全南县华派光电无尘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一字排开,摄像头盖板、IR截止滤光片等产品源源不断从生产线上出来,达标达产后,年产各类产品1.2亿PCS,产值12亿元。

 

华派光电是全南县突出引进的“5020”项目之一。近年来,全南全面对接、融入、服务、协同大湾区,以承接、引进、联通项目为主攻点,高质量建设承接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

 

 

图为全南县电子信息产业园。

 

打造产业集群

 

智慧城市、智慧旅游、智慧社区……智能化5G物联网产品散发着“科技之光”。日前,记者走进全南县佳信捷5G产业园体验了一把5G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全南县着力打造承接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基地,加快建设成为赣州电子信息产业带的重要节点。集群引进5G智能产业园、科昂电子、络鑫电子等43家电子信息企业,逐步向高端化、集群化、链式化迈进。

 

聚焦光电显示、电子新材料细分领域,全南厚植电子元器件和电子基础材料优势,重点引进中高端企业、产业链配套企业、头部企业,聚力发展电子组件,向手机电脑、汽车电子、工控医疗、智能家居等终端产品延伸。

 

在光电显示领域,该县重点发展玻璃基板、背光源等原材料,拓展面板、显示模块、显示终端等方向;在电子信息基础材料领域,该县引进落地高频线、数据线、电子线企业,拓展挠性线路板、5G天线、薄膜太阳能等方向。

 

同时,全南聚焦5G智能制造领域,重点发展新型传感器、摄像头、5G通信组件、仪器仪表、智能数控设备等产品,拓展集成应用和5G智慧平台系统等方向,确保产业之间、企业之间形成要素配套、加速集群集聚。

 

截至目前,全南县初步形成了集PI膜、面板、触控屏、显示模组、显示器等链条完整的光电显示产业集群,产值占比较2017年增加40%、达到45%。

 

 

图为佳信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订单。尹其奇摄

 

培育新兴“增长极”

 

“运用新一代生态环保型工艺,可实现锆铪新材料年产能逾五千吨。”全南晶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公司已获得拥有6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填补了中国核级锆铪的产业化建设原料资源的空白。

 

全南与大湾区高校合作,共建产学研用科技产业园,现已入驻登峰科技、中瓷科技、量子点膜等8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创建了晶晖锆铪、松岩铝钛基合金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氟新材料、稀土新材料产业稳步发展;建立博士工作站1个,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16个;支持佳信捷、华派光电分别与中科院共建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2016年增长13倍,连续3年获评“全省专利工作进步十强县”。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全南实施“一主三优二育”产业战略,持续培育壮大不锈钢、氟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向高端化、高附加值、多领域延伸。不锈钢产业加快推进阳城机械投产,加速励晟智能家居项目建设,氟新材料产业精深开发高附加值军工产品,稀土新材料产业在锆铪合金规模化生产上取得突破进展。

 

有数据显示,全南县工业园落户企业1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0家。

 

 

图为全南县江西科昂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展厅。

 

构筑发展“暖巢”

 

前不久,全南县汇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纯品元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全南全芯智能有限公司等“僵尸企业”被清退,一场“亩产论英雄”改革在该县工业园区如火如荼进行。

 

近年来,全南县科学规划布局产业园区,沿绕城公路征收产业用地,扩大园区规模;积极稳妥腾退工业园区“僵尸企业”、低端企业,通过“腾笼换鸟”、高端替代促进园区迭代升级,最大限度挖掘释放园区承载潜力。

 

对建筑用地进行统一供应管理,该县依据园区用地和建设规划,合理确定用地结构。同时,盘活存量用地,做好做足存量土地文章,重点保障电子信息工业首位产业、氟新材料、锆铪应用新材料、不锈钢等产业用地。

 

全南推行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及弹性使用年限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率;高标准建设标准厂房,企业可享受成本价购买厂房以及前三年“先交后返”租赁政策,充分利用存量厂房,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的“暖巢”。

 

2020年,全南先后在粤港澳大湾区引进落地项目31个,签约总金额303.2亿元,其中“5020”项目5个。目前,全县七成以上企业来自大湾区,75%的工业税收由大湾区转移而来的企业创造。

分享:

来源:客家新闻网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