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徐贝贝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3%,涨幅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3%,环比上涨1.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0.9%,环比上涨1.4%。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表示,1月CPI同比由正转负、环比续涨,核心CPI自有数据以来首度告负。其中,CPI同比增速较低,既有高基数的影响,也与春节错月、疫情反复和就地过年对服务价格拖累有关。PPI同比结束11连负、首次转正,源于内外需修复提振大宗商品价格,也与寒冷天气、工业向好增加供暖、用电需求以及食品涨价有关。
CPI环比涨幅扩大 同比由涨转降
“从环比看,受节日临近、局部地区疫情和低温天气等因素影响,CPI上涨1.0%,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从同比看,由于春节错月导致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CPI环比上涨的主要拉动因素是食品与能源。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涨幅扩大1.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78个百分点。食品中,鲜菜价格上涨19.0%,涨幅扩大10.5个百分点;鸡蛋价格上涨11.1%,涨幅扩大8.2个百分点;猪肉、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5.6%、1.2%和2.7%。非食品中,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影响,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4.2%、4.6%和5.0%。
从同比看,由于春节错月导致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下降0.3%。据测算,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下降0.3%,主要受服务价格同比下降较多所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月CPI同比涨幅回落,一是因为春节错月效应对1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二是因为1月份局部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部分商品特别是服务价格走势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叠加上年高基数,1月非食品价格同比负增长0.8%。
PPI环比继续上涨 同比由降转涨
1月份,PPI环比上涨1.0%,同比增速由上月下降0.4%转为上涨0.3%。“1月冷冬叠加春节临近,项目工程需求走弱,国内工业品价格上涨动能略缓,但因能源和铁矿石价格涨势强劲、春节假期前生活资料价格季节性走高,当月PPI环比延续较快上涨,同比涨幅则实现疫情发生以来的首度转正。”王青表示。
董莉娟表示,PPI环比继续上涨与国内需求持续改善,原油、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延续上涨势头有关。其中,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带动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上涨较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8.2%,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上涨5.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0%,合计影响PPI上涨约0.36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生产回暖叠加上游初级产品价格上涨,促使PPI同比止跌回正。1月PPI同比上涨0.3%,时隔11个月重回正增长区间。受冬季气温变冷以及春节假期临近的影响,1月以来高频数据显示生产整体有所放缓,剔除季节性影响因素后,生产回暖势头延续。
通胀将温和回升
在全球经济复苏、政策大幅宽松的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主要经济体通胀预期已经明显抬升,这也带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进而引发市场对全球通胀的担忧。
对此,京东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基于对通胀影响因素的分析,相比海外主要经济体,2021年中国的产出缺口远未回正、货币政策更为稳健、工资收入回升缓慢,物价预期也未出现明显反弹。2021年国内通胀大概率将温和回升,加速上行压力小于海外,但从长期来看,需关注输入型通胀和资产价格上涨风险。
王青认为,2月份,春节效应会继续带动CPI环比保持一定幅度的上涨,而受上年基数偏高影响,CPI同比出现正增长的可能性较小。3月之后CPI将恢复较为稳定的同比正增长,全年物价走势整体将处于温和状态。预计2月PPI环比涨幅将放缓,同比涨幅有望小幅加快;预计全年PPI同比将达到2.0%左右,全年走势为“先升后缓”。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