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银行保险科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1日
编者按:市政府金融办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五个作表率”、“五个带头”的要求,举行科室述职会,客观总结2020,深度谋划2021。
银行保险科全体工作人员
银行保险科:担当、创新,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银行保险科科长 卢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现在由我代表银行保险科作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2020年工作提要
01 年度贷款增量再创历史新高,银行融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02 产品创新、“险资入虔”取得突破,保险的风险补偿与资金融通功能齐发力!
03 用好用足金融政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成效显著!
04 省、市、县多方联动,全面启动我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05 银行保险机构新增6家,强力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提升!
06 全市20只倒贷基金规范运营,累放金额达46.38亿元!
07 创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08 全省首推“金融产品地摊”、“四单融合”金融服务模式、疫情防控综合保险!
09 深化与大湾区银保机构合作,推动金融率先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10 发挥市金融专家服务团专业优势,“进园入企”指导帮扶企业提升融资资质!
一、银行业的融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
截至2020年12月末,贷款余额5764亿元,较年初增加940亿元,余额和增量均居全省第二,提前超额完成750亿元省定目标、800亿元市定目标。
十三五期间贷款增加3467亿元!
十三五期末贷款余额较十二五期末增长1.5倍!
主要工作举措
1.根据省市工作目标,向银行、保险机构和各县(市区)分解下达年度信贷、保险目标指导值,建立每月定期通报和调度机制。
2.常态化向各银行、保险机构推介全市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融资需求,全年收集和推介融资项目489个,融资需求1893亿元。
3.制定2019-2021年银行业考核奖励办法,优化考核指标、 增加奖励资金,积极引导银行机构调整信贷结构,加大资金投放力度。
2020年6月,联合市财政局、人行赣州市中支、赣州银保监分局,对2019年银行业支持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工作开展现场考核,授予农发行等10家银行综合奖,分别授予农业银行、赣州银行等4家银行“信贷支持工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支持乡村振兴突出贡献奖”“支持实体企业突出贡献奖”“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4.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融资对接平台
——连续六年举办省级金融机构支持赣州市经济发展产融对接活动
2020年5月22日,江西省金融机构支持赣州市经济发展产融对接活动成功举办。促成省市95家金融机构和全市60户企业现场对接,场内外签约融资项目90个,总金额319亿元。
会后建立产融对接活动签约履约每月通报调度机制。截至12月末,授信履约率达90.04%。
——推广运用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
在全省率先推广运用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全市55.8万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上线注册,注册率和注册数均列全省第一!线上申贷企业达3万户,贷款申请金额达388.156亿元,申贷满足率达72%;授信金额254.365亿元,成功获得贷款户数1.865万户。
——连续五年开展市金融专家服务团“进园入企”指导和帮扶企业融资活动
成功举办20期举办“进园入企”金融政策宣讲和普惠金融产品推介会,发放金融政策解读、产品汇编1000余册,通过金融政策宣讲、融资案例解读、银企融资对接,指导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升融资资质,解决融资难题。
——在全省率先开展“金融产品地摊”活动
7月22日,我市“金融产品地摊”在全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现场会上首次亮相,获得省政府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领导高度评价。
积极推动全市20个县(市、区)常态化开展“金融产品地摊”活动,累计发放金融政策手册16000余本,发放宣传折页/单4万余张,服务企业3100余家,现场受理和办理业务1500余笔。
——举办两期“走出去”金融专题培训活动
联合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在上海市和深圳市举办金融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向我市260余人次市县党政部门领导干部和企业家授课。
9月6日-11日,赣州市政银企金融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活动在上海市成功举办。
11月3日-7日,多元化金融助力赣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活动在深圳市成功举办。
二、保险的风险补偿和资金融通功能齐发力
截至2020年末,全市保险业共实现保费收入145.82亿元,提供风险保障8.24万亿元。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太平洋财险在我市创新落地特色农产品价格指数、产量指数保险,以及环境责任保险。太平洋财险公司创新实施“投.保.销”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我市蔬菜产业发展。
“险资入虔”总规模创历年新高。全年有效对接险资项目6个,金额107.9亿元;获批险资项目4个,金额77.9亿元——超额完成50亿元目标任务。
其中:长江养老30亿元支持赣州市棚改项目,是2020年全省获批的单笔额度最大的险资项目。
三、统筹全市金融系统疫情防控和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
严要求,统筹做好全市金融系统疫情防控工作。
联合人行赣州市中支、赣州银保监分局督促全市金融机构建立防控机制,落实“一人一档”每日监测排查要求,现场检查防控物资设施到位情况,实现金融系统零疫情。
早部署,率先推动全市金融机构复工。
在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指导下,联合人行赣州市中支、赣州银保监分局、章贡区金融工作局,率先对中心城区101家金融机构、241个营业网点开展复工报备与现场审查,指导各县(市、区)联动复工,确保全市金融机构在严格落实本机构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及时复工保民生、保经济稳定。
抢机遇,有效争取各银行机构加大对我市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的金融投放。
一是筹备召开3场次市委、市政府领导出席的全市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调度会;
二是牵头创新“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疫农贷”“疫情防控综合保险”等金融产品,推出“四单融合”金融服务模式,引导何鼓励各银行机构创新和推广疫情防控信贷产品和普惠信贷产品70余款,其中:纯线上信贷产品20余款。
三是编印《疫情防控金融政策汇编》和《疫情防控金融产品手册》,积极向企业和市县政府部门宣传解读政策、推介金融产品,推动20个县(市区)开展线上+线下融资对接活动。
四是每周一、三、五定期统计、通报和调度全市信贷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进展情况。
疫情期间
向14户重点企业发放疫情防控专项贷款6.36亿元,加权利率2.97%,办理再贴现4.3亿元;
发放“政策性银行专项信贷额度”贷款35.57亿元;
通过5000亿元复工复产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向2681户小微企业发放普惠贷款35.14亿元,加权利率4.41%,向101户小微企业办理再贴现8亿元;
向5634户企业办理临时性延期还本52.19亿元,向1830户企业办理临时性延期付息0.76亿元利息;
“疫情防控综合保险”共计为3034家企业提供11.76亿元的复工复产综合保险保障;
编印《赣州市疫情防控金融政策汇编》《赣州市疫情防控金融产品推介手册》3000册,推广运用普惠信贷产品70余款。
四、全面启动我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从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工作专班,赴龙岩、焦作等地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学者来赣调研指导,制定《赣州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建立每周通报、每月调度、每季会商、每年总结工作机制,指导各金融机构、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落实方案,全面推进我市普惠金改工作。
五、推动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3月,在“产业扶贫信贷通”的基础上,拓宽支持范围、提升贷款额度(最高1000万元)、延长贷款期限(最长5年)开发推出了支持贫困户、贫困边缘农户、一般农户、农业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农业产业的财政贴息、免抵质押信贷产品——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2020年,全市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7.02亿元,惠及贫困户15831户;发放“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23.79亿元,惠及贫困户11405户、一般农户1846户、种养大户1927户、农业市场经营主体711户。
六、深化我市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合作
5月12日,我市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建立多层次合作,且硕果累累。
⊙ 平安银行赣州分行获批开业,发放贷款8.07亿元;
⊙平安普惠旗下的众势信用管理公司南部区域总部落户赣州并投入运营,年内客服人员将达到300人;
⊙28亿元险资支持赣州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批,首笔8亿元完成放款;
⊙10亿元险资支持高铁新区建设项目成功对接;
⊙平安壹账通与赣州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智能营销及运营、智能风控、线上业务、人才队伍建设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平安好医与我市共建赣南康养产业园项目取得突破。
七、新引进2家银行、4家保险机构,助力全市金融机构组织体系健全
7月25日,平安银行赣州分行正式开业。
12月5日,广发银行赣州分行正式开业。
银行保险科被授予助力“六大攻坚战”巾帼文明岗
卢玲同志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嘉奖
与时间赛跑的我们
2021年,银行保险科将以普惠金改为工作主线,通过开展“融资、融智、融产业”系列活动,推动信贷、保险供给侧、需求侧有效对接,积极调优信贷结构,争取年内新增贷款1000亿元,“险资入虔”50亿元。
一 助推市行业主管部门培育挖掘有效融资需求,建立重点产业、重点项目融资需求项目库和重点支持企业白名单,常态化向各金融机构推介和发布。
二 筹办2021年江西省金融机构支持赣州市实体经济发展产融对接活动,以及县域专场融资对接活动。
三 充分发挥银行保险机构专业优势、资源优势,为我市重点产业量身定制投融资方案、创新普惠信贷和保险产品,指导我市企业包装策划一批优秀融资项目。
四 引进浙商银行、渤海银行、中英人寿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加快瑞京人寿申报设立工作。
五 联合中国银行、广发银行、九江银行举办“走出去”金融专题培训班。
六 组织全市银行机构在各县(市、区)举办金融和产业系列培训活动。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