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组织人事报 作者:王成兵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8日
编者按:《组织人事报》2021年1月26日六版刊发江西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成兵的署名文章《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现予转载,以飨读者。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王成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江西赣州市深入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做实做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优势、把党的组织力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执行力,努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筑牢思想根基,坚定乡村振兴政治自觉。赣州作为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发源地,是江西省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设区市,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新时代检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守初心、担使命的直接标尺。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要忘了”的嘱托,坚持“每月集中学习日”“3+X”模式等制度,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对赣州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坚持把学习乡村振兴政策理论纳入各级党校、瑞金干部学院主体培训,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担当实干促振兴,旗帜鲜明地回答好乡村振兴这道“时代考题”。用好赣南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常态开展“五红”活动,打造“网上初心馆”,推动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守初心、践初心。
提升党建质量,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只有基层党组织强起来,广大党员动起来,乡村才能振兴起来。以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为主抓手,采取每月跟踪调度、分领域召开流动现场会等方式,狠抓“80条”干货措施落地,不断固化好经验,破解新问题,推动基层党建整体质量再升级再提档。突出建强基层党组织班子,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积极稳妥推进村书记、主任“一肩挑”,选优配强实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采取党员县级领导挂帅督阵方式,大力整顿24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确保每一个支部都硬起来、强起来。实施村干部“动力、能力、业绩”三提升工程,全覆盖轮训村党组织书记、新任职村干部。注重在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返乡创业人员中发展党员,常态化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引导广大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尽锐出战,持续选派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专职抓乡村振兴,确保帮扶力量只增不减、只强不弱。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最大化组织起党员、群众和各方面力量,探索出5大类30种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一年一变样、年年上台阶。2020年,赣州市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实现13.15亿元,村均经营性收入27.77万元,90%多的村经营性收入过10万元,93个村经营性收入过百万元。
激励担当作为,强化乡村振兴力量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坚持聚焦乡村振兴需要,持续优化领导班子专业结构,选拔熟悉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增强班子整体功能。出台13条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硬措施”,大力实施年轻干部培养计划,选派8名市直单位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及时把一大批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村振兴重要岗位上。2020年从“三方面”人员中选拔186人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从村(社区)干部中选聘114人进入乡镇(街道)事业编制人员队伍,确保基层干部力量与乡村振兴重任相匹配。充分发挥干部工作“指挥棒”作用,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考察识别使用干部的“赛马场”,锤炼干部担当乡村振兴任务的“宽肩膀”,练就推动乡村振兴的真本领,干得好的进一步提拔重用,不能胜任的坚决调整下来。同时,打好跨县分居乡镇干部“团圆机制”、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等激励组合拳,稳妥有序推进容错纠错和干部受不实举报澄清正名工作,让干部放心放手干事。
集聚人才动力,夯实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因素。我们与中国工程院共同建立了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战略咨询委员会,邀请33名院士担任咨询委员会委员,助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和乡村振兴。出台“人才新政30条”以及“补充措施18条”,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政策支撑,吸引一大批人才在乡村振兴主战场贡献聪明才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积极开展“双招双引”活动,选聘一大批专业人才。2020年,新引进产业领军人才24人、高层次人才301人、急需紧缺人才3780人。积极培养乡村本土人才,引导在外乡贤回乡创业,不断壮大农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支持农民参加农业职业教育和各类技能技术培训,选派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指导,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需要的“土专家”“田秀才”,增强农村发展“内力”。强化党委联系专家工作,每个县级领导至少直接联系2-3名专家,定期召开专家人才座谈会、走访慰问人才代表,推荐各类人才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心帮助在乡村工作的人才,切实解决就医、子女教育等诉求,解决后顾之忧,培养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切实为赣南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
(作者:中共赣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