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客家新闻网 作者:尹其奇 姚冉贝贝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9日
在全南县金龙镇树垇村村委会扶贫办公室,一面“笑脸墙”格外引人注目,墙上46张照片真实记录着脱贫攻坚战中村民的笑脸瞬间。
“这40多张笑脸是在平时工作中抓拍的。他们有耄耋之年的老人、有刚入学的大学生、更有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致富带头人。”驻树垇村第一书记徐臻说,照片中一个个动人的笑脸是最真实的反映,是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是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热切期盼,更是最美丽的乡村风景。
“笑脸墙”。尹其奇 摄
照片里笑得最灿烂的那个人叫刘汉杰,今年76岁。夫妻两人身体残疾,是村里的因残致贫户。2019年脱贫前,刘汉杰只能依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工作队和村“两委”多次走访刘汉杰,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先后为他落实了低保和健康扶贫政策。解决了温饱问题,如何让他家实现增收,又成了扶贫干部最关心的事。
今年,村里开发出20亩荒地,用来种植黑花生、鹰嘴桃等。经帮扶干部推荐,刘汉杰成为了这片土地的领种人,每天,他都会来田里干活。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刘汉杰笑得合不拢嘴,于是,就有了他那张“笑脸”。“比去年的收入多两倍,在这里工作越来越有劲。”刘汉杰说。
刘汉杰(右一)正在鹰嘴桃种植基地帮运肥料。姚冉贝贝 摄
在树垇村,像刘汉杰一样,通过在扶贫基地实现脱贫增收的还有20多人。村支部书记缪昌龙说:“村里通过建立‘扶贫基地+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和订单种植、就业带动的增收模式,由贫困户领种、农户参与田间管理,可为贫困群众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
“笑脸墙”上另外一张笑得格外灿烂的曹春满,因丈夫残疾,加上3个子女需要抚养,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她的肩上。2017年,曹春满家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穷志不穷,面对贫困的窘境,曹春满没有放弃。2020年年初,在帮扶干部的扶持下,她加入村里的米烧酒酿造行列,并在8月取得了“和禾合”酒的营业执照,创办起了自己的小作坊。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帮助曹春满不为酒的销量发愁,徐臻决定借助电商平台,利用网络,帮助曹春满把“和禾合”酒等扶贫产品卖出去。
在徐臻的帮助下,曹春满手工酿造米烧酒,从粗放生产到灌装、包装商品化的转变,已通过网络将米烧酒销往全国各地。“现在每个月酒的销售量有800多斤,预计今年年收入能突破12万元。”曹春满说,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相信生活会越过越好。
“这段时间,经与电能成套公司的多轮洽谈,我们将金龙镇乃至全县扶贫产品通过国家电投的电商平台,推广到他们在全国的60家二级单位13万职工的家中。”徐臻说,通过电商扶贫,达到了让贫困群众既增产又增收的目的。如今,通过规范化、品牌化、商品化生产和销售,过去零散的自酿米烧酒正成为树垇村的“王牌产业”和“富民产业”。
近年来,树垇村坚持因村制宜,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经验做法,采取整合资源、拓展产业等措施,推动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目前,树垇村除入股花卉基地、汽修城之外,光伏产业、和禾米烧酒、黑花生、黄花菜也成为了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支柱。2019年村集体经济突破20万元,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7.86%降至现在的0.096%。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