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券商研究报告背后的利益链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张陵洋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7日

  近段时间以来,“石墨烯”事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券商研究报告的簇拥下,以中国宝安为首的石墨烯概念股疯狂上涨,而正当炒作进入白热化之时,几家相关公司又纷纷澄清称“没有石墨矿”,此后石墨烯概念股纷纷回落。这不仅让众多跟风炒作的投资者损失惨重,更让人不得不反思,披着实力和专业外衣的券商研究报告,究竟隐藏着多少猫腻。

  石墨烯事件透研究报告猫腻

  石墨烯,这个曾经大多数人闻所未闻的名词,如今却让这个资本市场为之侧目,然而,当下的种种迹象却表明,石墨烯似乎是一个由众多机构虚构的“空中楼阁”。

  故事要从去年11月说起。2010年11月5日,两位平安证券的分析师发布了《中国宝安:坐拥负极龙头,新能源业务风生水起》一文。在文中写到,“此外,宝安还拥有丰富的石墨资源,其鸡西石墨产业拥有石墨储量约1亿吨”。事实上,在这份研报发布之前,中国宝安的股价已经开始启动,从去年10月18日的11.21元/股涨至11月10日的17.44元/股,并在去年年底之前保持在15元以上高位。

  那只是一个开始,今年1月起,平安证券又发布多篇关于新能源的“吹风”报告,其中2月17日的《新能源业务助公司迎来第二春》一文提到,“近年中国宝安尤其注重对新能源上游资源的拓展,贝特瑞(中国宝安子公司)拓展上游打造鸡西石墨产业园,该矿品位很高,满足贝特瑞自用绰绰有余”。基于此,平安证券强烈推荐中国宝安,认为其合理价格为30.4元。

  因此,以中国宝安为首的石墨烯概念股成为市场的焦点,中国宝安股价从1月中旬的13.3元/股飙涨至2月下旬的高点25.45元/股,市值从144.97亿元膨胀至227.4亿元,市场关注度空前高涨,仅2月22日一天成交额就高达43.8亿元。

  就在炒作进入白热化之时,一盆冷水从天而降。3月1日,中国宝安公开澄清“目前没有石墨矿”。

  问题出现了,从各大券商多份研究报告来看,中国宝安拥有1亿吨石墨矿似乎是事实,但为何中国宝安要出面澄清?为何要等中国宝安股价暴涨,机构于高位撤退之后,上市公司才出来澄清?市场人士质疑:所谓的石墨烯概念其实是券商和某些主力资金合谋炒作的结果,而记者在多番调查之后发现,这些看似专业的机构研究报告中的猫腻似乎真的不少。

  报告随意全赖“资”“精”不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券商研究报告作为投资股票的依据之一,但现在这种来自专业人士的分析判断正困扰着他们。

  “首先是现在很多研究员资历太浅了。”北京投行界知名人士顾先生告诉记者,很多研究员都是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到了研究所,根本没有行业从业经验。他举了个例子,有个研究员给从事建材装备的一家公司出了份报告,认为毛利率10%太低,顾先生一看就有问题,这么低的毛利率,谁干这个买卖,一了解才发现,原来公司之前提取了10%的风险准备金,是给未来做股权激励留下伏笔。

  “除此之外,精力不足也是一个原因,一般稍有名气的分析师都很难长时间沉寂下来仔细分析一家公司,更别说实地调研了。”一位曾经任职于某“国”字头券商的分析师李先生对记者称,稍有名气的分析师都会非常忙碌,几乎每天都是满负荷工作。每周工作时间长达60个小时以上,不是在看报告就是在不停地开会,有时候周末都要出去做讲座,偶会还会上上电视。

  然而,一份好的报告需要分析师亲自到公司实地调研,要对行业非常熟悉,会有一些长期看好的公司,如果公司有新项目投产、收购兼并等重大事项发生,评估价值发生变化,需要更详细数据的时候,分析师会单独或相约其他券商分析师一起到公司调研。

  “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调研,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李先生称,当他在调研的时候,根本不指望公司会提供绝对真实的情况,他们必然在局部存在夸大或隐瞒的情况。而作为分析师,在调研前必须做足功课,准备足够细的问题,包括明年投资计划、资本支出、管理费用、产品毛利率、投产项目完工情况,并将了解到的信息与自己长期对行业的理解进行对比,剔除一些失真的成分,挖掘公司真正的价值。但现在很难有分析师能真正做到这些。

分享: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