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社融存量增速年内首次回落,宽信用或全面进入“退潮期”

来源:天下银保    作者:曹韵仪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0日

11月存量社融增速降至13.6%,为本轮货币扩张周期以来首度下降。

 

分析人士认为,这显示宽信用已全面进入“退潮期”,预计这一趋势将在12月延续。

 

12月9日,央行官网发布11月金融数据,广义货币M2增速、新增人民币贷款、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均较此前保持温和、稳定的增长。

 

具体来看,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0.7%;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11月,社融增量为2.13万亿元,同比多增1406亿元。

 

信贷结构持续向好

 

11月信贷派生能力稳中有升,支持广义货币增速止跌回升,这与市场预期相符,其中实体企业中长期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加较多。

 

数据显示,1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5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75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48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9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81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87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0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

 

海通宏观认为,居民短贷多增344亿元,中长贷同比继续多增360亿元,对应着11月各口径地产销量增速的普遍回升。企业贷款增加7812亿元,同比多增约1000亿元,其中企业短贷同比少增900亿元,中长贷则多增1680亿元,制造业投资的持续恢复和出口的高增继续支撑企业投资高景气度。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去年同期仅多增400多亿元,但信贷结构有所优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一是期限结构有所优化;二是对实体经济的贷款增加。对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042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减1316亿元,说明影子银行治理发挥积极成效,资金空转明显改善,更多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

 

“分部门来看,企业部门新增中长期贷款5887亿元,金融加强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发挥积极效果,基建等中长期投资逐渐发力;而短期贷款增加734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909亿元,但本月票据融资新增804亿元,继连续五个月的减少之后重新转正,说明在信贷有所收紧的情况下,企业通过票据进行融资的需求增加,对短期贷款形成一定替代。”温彬表示。

 

尽管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加,但增量有所下滑。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表示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产能利用率仍处高位,资本性开支相关融资需求仍存;二是近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所上行,信贷条件有收紧迹象,令信贷改善幅度下滑;三是11月并非政府性基金支出大月,基建投资带动的信贷或减少;四是银行在负债端来源相对受限的情况下更倾向投放中长期信贷。

 

社融存量增速年内首次回落

 

根据央行初步统计,2020年1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06亿元,较上月明显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11月社融存量增速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为一年来首次回落。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认为,社融增速见顶回落,主要因企业债券和非标融资拖累、政府债券贡献也在下降,信用“收缩”通道已然开启。11月社融存量增速13.6%、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为一年来首次回落。企业债券和非标融资的加速,或与信用违约冲击、防风险加强等有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11月存量社融增速降至13.6%,为本轮货币扩张周期以来首度下降,显示宽信用已全面进入“退潮期”,预计这一趋势将在12月延续。

但总体而言社融表现仍超预期,明明表示,财政融资是11月社融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预计12月财政融资仍将是社融增长的主要组成部分。

温彬认为,11月新增社融略超市场预期,表内贷款和政府债券比去年同期多增幅度较大,对社融形成贡献。但同时,受近期个别信用债券违约影响,债券融资新增仅有862亿元,创下2018年10月以来的单月最低,说明信用债违约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风险偏好降低,流动性分层有所加剧。

“近期信用债违约事件对市场形成了一定冲击,流动性分层导致信用资质较弱的民营企业、中小金融机构压力有所增加。而临近年末,市场资金需求较为旺盛,预计央行将继续通过加大逆回购和MLF操作力度,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满足跨年资金需求。”温彬说。

分享:

来源:天下银保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