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客家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大战略,也是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大机遇。作为江西“南大门”,龙南要突出以交通对接为先导,以产业承接为重点,以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支撑,以环境提升为保障,以“三南一体化”为载体,努力打造对接融入大湾区桥头堡先行区。
基础设施建设要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围绕打造赣粤边际交通枢纽,加快赣深高铁、大广高速复线、三南快线、G535汶龙至渡江段建设,争取增设大广高速复线桃江互通。推进G105国道改道,做好龙河高速联络线龙南段、龙南通用机场前期工作。配合上级促成赣广高铁纳入国家新时代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争取开通至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加强与广东省相邻的县道、乡道升级改造,打通省界“断头路”。同时,争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龙南建设赣粤互联工程;加快5G网络建设,畅通信息高速公路,打造全省5G创新样板城市。
主导产业建设要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外溢、梯度转移,打造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首选区,增强产业互补性。电子信息方面:要集中精力打造线路板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千亿元产业集群。重点支持骏亚、志浩等现有线路板企业做大做强,往上拓展覆铜板、铝基板、铜箔、PI膜等材料,油墨、药水、焊料、干膜等专用化学品,以及以钻孔机、锣机、水平机、电镀机、曝光机、压合机、检测仪等线路板设备为主的智能制造,向下延伸PCBA、智能模组、智能终端等产品生产。同时,加快稀土和新材料研发及其在电子信息领域应用,推动线路板及其上下游产业、稀土和新材料产业有机融合。加快建设5G智能科技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锂电产业园,形成与大湾区新兴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高端产业协作区。全域旅游方面:抓住赣深高铁通车、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举办机遇,实施全域旅游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客家博物馆、围屋民宿小镇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旅游集散中心、温泉小镇、阳明小镇、康养小镇、客家第一村、十里桃川,推动“一核三带”旅游格局加快成型。高质量发展油菜生产,力争两年时间实现油菜花观赏地“北有婺源,南有龙南”,打造大湾区旅游休闲度假的首选地和后花园。现代农业方面:建设十万亩高标准脐橙园,建设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蔬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和山苏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等“三个千亩”蔬菜基地,打造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年底建成投运50万头/3000万羽畜禽屠宰厂,加快建设大湾区农产品冷链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要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对内狠抓教育培育人才。围绕建设赣粤边际教育科创中心,组织实施教育强市建设“1+2”等若干政策措施。加快职教园规划建设,规划筹建三南高等职业学院,实施龙南中专迁建工程和继续教育基地建设,推动与大湾区职业(技工)院校合作交流。高标准筹建阳明中学,引进大湾区社会资本建设国际学校,引进省内外高校到龙南设立分校(校区)。对外完善政策引进人才。实施“孔雀计划”,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咨询、课题攻关等方式,引进一批“高精尖”紧缺人才。探索以招商项目为载体打包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模式,实现人才和项目的同频共振。引进社会资本规划建设松山湖创智小镇,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营商环境建设要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优化政务环境。持续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学习借鉴大湾区政务服务有关经验做法,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为企业提供“店小二”“保姆式”“妈妈式”贴心服务,努力建设全省政务服务满意度一等县(市)域。建设法治环境。旗帜鲜明为企业“站台”,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以县(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营造公正合法、公平竞争的环境。涵养人文环境。弘扬客家文化,改良商业土壤。落实主要领导定期与企业家座谈制度,实现政商良性互动。每年评选表彰优秀企业家,符合条件的授予“荣誉市民”称号,浓厚亲商安商富商氛围。提升宜居环境。推进赣南次中心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创新和市民素质提升等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创建国家级文明、卫生、园林城市。
“三南一体”建设要全面对接融入大湾区。要改变各自为营、单打独斗的状况,以“三南一体化”的大格局大手笔大载体承接大湾区大规模大流量大块头的产业转移。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争取三南快线建设等纳入上级“十四五”规划,建设服务三地的交通、电力、物流、金融、科技、文体、康养等基础设施,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工业(经济)一体化。加快建设三南共建标准厂房,建成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产业园,建立科学合理的园区财税分享机制。三地定期组团举办面向大湾区的专题招商活动,共同引进项目。推进发展资源一体化。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扩大龙南的发展空间。统筹解决龙南经开区工业用地指标、林地占用指标、工业发展环境容量指标和相关产业政策、专项资金等关键问题,增加生产要素供给。推进对外协作一体化。落实赣州市与广州市、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等赣粤合作协议,采取合作共建、托管建设等模式建设“飞地经济”,实现产业组团式承接和集群式发展。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经验,利用海关和保税物流中心等设施,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作者系龙南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龙南市委领导、市政府市长)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