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曾昭明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7日
2018年以来,农发行兴国县支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坚持把服务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作用,围绕粮食安全、农村路网、教育医疗、特色产业等领域,持续加大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对接项目10个,涉及贷款21.6亿元,累计发放贷款9.13亿元,为兴国县2020年顺利脱贫摘帽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成效
(一)确保粮食收储资金供应,保障地方粮食安全。把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地方粮食收储资金供应,作为农发行主责主业常抓不懈,共发放地方储备粮油贷款1608万元、支持兴国县粮食收储公司完成收储粮食670万斤;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发放统贷高标准农田项目贷款9087万元,支持兴国完成2018-2019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5.4万亩。
(二)满足农村交通设施资金要求,支持“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发放农村路网贷款6.6亿元,支持兴国县农村公路项目2个,改造兴国县内农村公路2133.92公里,涉及全县24个乡镇,25户以上自然村2448个,助力当地“四好农村路”建设,基本解决当地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
(三)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医疗设施建设,改善当地医疗教育环境。发放贷款4.7亿元,支持兴国县特殊教育学校、乡镇卫生院、妇保院以及部分乡镇中学整体搬迁项目,有力改善当地贫困户就医、教育环境。
(四)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助推乡镇振兴发展。助力兴国县“筑巢引凤”、吸引投资、发展当地农业特色产业,提供当地民营小微企业、标准化厂房项目建设、万亩标准脐橙园、生猪养殖扩产保供等资金需求达5.2亿元。
二、主要措施
(一)搭建“三个平台”,确保涉农信贷需求高效对接。一是农发行江西省分行与兴国县政府签订了《政策性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合作协议》,搭建银政企合作平台,围绕兴国县脱贫攻坚强化高层对接,切实创建良好合作氛围。二是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服务兴国县脱贫攻坚重点项目融资攻坚小组,抽调三级行精干力量为组员,制定兴国县支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上下联动构建“绿色办贷通道”,推动贷款项目高效调查、评审、批复。三是不定期召开政银企项目推进会议。对重点推动的项目,集聚政府相关部门、承贷企业、农发行三方力量,合力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实施、运行见效。
(二)聚焦“三个重点”,确保政策资金投向正确合规。坚持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主责主业,聚焦中央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江西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的具体工作部署、兴国县当地实际三个重点,围绕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建立对接支持项目清单,实行“挂图作战”。
(三)实行“三个特惠”,确保信贷惠农政策用好用足。一是信贷规模倾斜。在总行统筹贷款规模下,优先安排贷款计划,对兴国县倾斜,确保资金足额供应;同时执行限时办贷制度,实现高效快速评审,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二是贷款期限特惠。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一般贷款期限可达15年,扶贫项目贷款可达20年。三是执行利率特惠。落实减费让利政策,用好、用足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优惠政策,项目贷款一般执行基准利率;疫情期间,对兴国县疫情防控贷款和复工复产贷款,在人民银行公布的五年期以上LPR利率基础上,首年下浮100个BP。
三、存在困难
一是在林权抵押、农村土地确权流通等政策未实质落地情况下缺少有效抵押物等,难以满足银行融资条件,严重制约农业企业发展。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公益性强。项目资本筹集困难,地方可提供担保资金稀缺,如果没有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仅靠当地财政收入,不能有效覆盖贷款本息,很难达到市场化融资需求。
三是推动银政合作、融资困难。在政府融资新政下,对于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银团融资更为谨慎。加之前期地方融资贷款逐步进入了还款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推动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及反哺农业意愿。
四是政策性金融服务模式手段单一。农发行贷款大多采取“严授信”模式,存在审批流程长、不确定性高、项目盈利能力弱、社会资本意愿不强的多重因素影响,缺少商业银行银团贷款、中长期贷款、流动资金贷款、表外业务、票据、理财、投行业务等组合产品,模式创新缺乏突破。
四、有关建议
(一)用好用活地方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积极推进现有“六通”信贷品种,出台“苏区振兴贷”等支持农村产业振兴配套政策,有力推动政府、银行、担保公司三方合作,实现融资风险共担。
(二)加强银政企沟通对接统筹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疫情过后,国家出台一系列“六稳”、“六保”政策,企业全面恢复生产信贷需求上冲,银行信贷业务具有显著的补偿效应。为此要做好与企业、地方金融工作部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银行同业的协调对接,制定金融服务联动工作机制,提升政策性信贷支持能力。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