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客家新闻网 作者:刘文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7日
农村富不富,产业旺不旺,关键在党。今年4月,赣县区石芫乡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为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响应落实区委、区政府打好蔬菜生产翻身仗的决策部署,石芫乡党委秉持“抓党建促脱贫、抓党建助振兴”的思路,打出党建引领“组合拳”,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释放“红色动能”。
坚持高位推动,党委绘就“坐标轴”
标定方向轴。石芫乡党委高度重视蔬菜产业发展,多次召开乡党政班子联席会、乡村两级干部大会、支部党员大会等会议,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推进党建“三化”建设的头号工程来抓紧、抓实、抓好,做到用最好的土地来种菜、用最高的标准来建园、用最规范的技术来种植、用最完善的配套来服务。全乡上下拧成一股绳,抓党建促脱贫助振兴的干事创业氛围浓厚、热情高涨。目前,百亩蔬菜基地19个大棚全部建成并完成辣椒定植。
压实责任田。乡党委书记亲自示范抓蔬菜,班子成员及其他乡干部实行“挂棚”制度,跟进产业进度、协调解决困难;各村支部负责承接选育基本菜农、协助大棚管理等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带动一级,石芫乡的蔬菜产业攻坚克难、势如破竹,实现第一时间完成流转210亩耕地、第一时间选育基本菜农、第一时间建好基础设施、第一时间完成种苗栽种。
强化组织动员,支部做好“粘合剂”
发挥支部作用。各村第一书记包挂本村菜农的蔬菜大棚,统筹协调帮扶力量,为包挂大棚联系资源、提供帮助。各村第一书记组织本村党支部与区直帮扶单位党支部在蔬菜基地开展“支部共建”活动,让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在蔬菜产业发展中发挥优势、贡献力量。各村党支部带领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帮帮种”志愿服务,为蔬菜生产添薪助力,为产业发展宣传造势。
凝聚社会力量。充分发挥麂峰公司、华垦服务团队在蔬菜种植上的专业优势,汇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其中,为蔬菜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经多方争取支持,江西中核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石芫乡人民政府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并出资60万元为蔬菜基地钻探深水井4口,为解决蔬菜基地缺水问题送来“及时雨”、“雪中碳”。
深挖内生动力,党员变成“导航仪”
党员带头示范。基地筹建之初,为解决流转土地面积较大、涉及农户较多、权属纠纷复杂的问题,4名熟悉情况的党员组成志愿小组,协助上户解释政策、调节矛盾、签订协议,210亩土地在两周之内全部完成流转;蔬菜大棚建成后,许多本地菜农对于大棚蔬菜产业还很陌生,对是否参与还持观望态度。在乡党委的推动下,5名菜农党员前往山东寿光考察学习,回来后组成“蔬菜领种小组”,主动承包大棚种植良种辣椒,开展多次经验交流活动。在这几名党员的示范带动下,本地菜农打消了疑虑,踊跃报名加入蔬菜基地,目前共有19名本地菜农参与承包,其中7户是异地搬迁安置点的贫困户,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基地党建引领。成立奥伶农业专业合作社,由乡党委、各村支部书记和菜农党员共同组建蔬菜产业发展小组,为蔬菜基地的菜农们提供统一土壤改良方案、统一种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菜品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同时,建立党员联系社员制度,组织合作社的党员与社员结对子,带领菜农发展产业。目前,乡党委正在探索成立功能型的产业党组织,实现“合作社里建支部,党员带着社员富”。
石芫乡大棚蔬菜基地之所以群众参与高、发展动力足、推进速度快,根本原因在于将党旗稳稳地插在了产业基地上,实现了党建引领走得稳、产业支撑走得远。下一步,石芫乡将继续牢牢把握“抓党建促脱贫助振兴”这个牛鼻子,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建设,传承党建“红色基因”,激活产业“绿色活力”,始终让党旗在田野高高飘扬,让蔬菜产业成为百姓富裕路。(刘文)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