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造血”扶贫路更宽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6日

  初冬的兴国县杰村乡和平村,处处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近日,记者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举目望去,山川换新颜。
 
  2014年以前,由于和平村地处大山深处,进村道路九曲十八弯,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水稻、花生等传统作物,或外出务工。那时,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6户469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9.6%。
 
  “2014年我刚上任的时候,村里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村里没有开会的地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和平村党支部书记范贞秀回忆道。如何发展,村干部千方百计争取项目,因地制宜组织大家发展种养产业。
 
  和平村依山傍水,村民有养鸭的传统,也不乏“鸭司令”,但一直没有规模化、产业化,村民的收益不高。为此,范贞秀向上级提议,把扶贫资金注入基地,引进养殖大户,建设年出栏50万羽的鸭苗标准化繁育基地,并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让全村近80%的贫困户参与养鸭。
 
  因为缺技术而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邓习高,常年在外务工谋生。2014年,他发现村里在搞鸭苗标准化繁育基地,在村干部的劝说下,他决心返乡养鸭。
 
  “国家的扶贫政策就是好,贫困户通过养鸭子也能实现脱贫致富。”邓习高一边忙着喂鸭子一边高兴地说,他免费学习养鸭技术后,开始养殖近5000只鸭,仅产业奖补就可获得5000元,每年收入有2万元。2019年,手头宽裕后,他在自家后山开荒种起了脐橙。
 
  注重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近年来,和平村通过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五个一”产业扶贫机制,选准技术和市场较成熟的养鸭、肉牛、稻虾、脐橙等产业,建设扶贫产业基地5个、合作社4个,实现产业就业帮扶全覆盖。依托产业基地建设,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4.1万元增至2019年的24.49万元,和平村从一个“空壳村”变为经济稳步增收村。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基层党组织更具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未来可以为村里谋划更多民生实事。”范贞秀说,村集体钱袋子鼓了,很多事就好办了。目前,和平村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80%用于开发“九员三岗”等公益性就业岗位,让近50名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2019年底,和平村实现整村脱贫,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的产业富民之路。( 陈鹏 江西日报记者 陈化先)
 

分享: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无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