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赣州政经 >> 正文内容

激发充沛活力
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笔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9日

        □记者  涂家福
 
  创新,时代进步之魂。
 
  近日,2020年江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南康启动。本届活动周以“创领江西,赣出精彩”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云启动、云展览等平台开展系列活动,展示创新创业的新进展新成效,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不断激发充沛活力。
 
  “十三五”时期,赣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决策部署,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营造双创浓厚氛围,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渐彰显。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迸发,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累计达64.2万户,高新技术企业778家、三年新增近3倍;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0家,总量居全省前列;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实训基地、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93个,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2个,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国字号”科创平台相继落户赣州。
 
  创新唱响经济发展主旋律
 
  “芳纶纤维”“功能性新材料”“柔性远红外发射薄膜材料”……日前,在第二届中国(定南)新材料高峰论坛上,一个个新材料领域的专业名词频频响起,来自新材料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近200人聚焦新材料产业发展。
 
  在第二届中国(定南)新材料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博导、教授陈克复作了《芳纶纤维与植物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的讲座,引起与会人员热切关注。连续两年举办高峰论坛,论道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瞄准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产品,提前布局抢占产业制高点,通过重视企业产品研发创新工作,在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坚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把发展重心、资源和空间聚焦到创新力培育上来。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1122”倍增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予以重点扶持,推动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2019年,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被评为全省唯一独角兽企业。
 
  与此同时,赣州市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为抓手,纵深推进创新创业。紧紧围绕“两城两谷两带”主导产业和各地首位产业发展需求,我市布局建设了一批创新平台载体。
 
  “十三五”时期,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我市走向全面创新,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创新作为生存发展的核心要旨,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于创新大潮,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不断催生,创新氛围越来越浓厚,正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唱响的主旋律。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8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36个。全市拥有省级大学科技园3个,市级众创空间46个,在孵企业3000余家,实现就业8000余人。
 
  深化改革促创新
 
  企业是创新的主角。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对企业加大科研投入、致力科技创新、注重生态修复的做法给予肯定。他强调,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我们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2019年公司新增专利7项,目前累计拥有30项专利。配合客户新品研发和产品迭代升级,全年研究开发新样品1000余种,获得2019年赣州市市长质量奖。
 
  近年来,我市通过深化改革促创新,强化要素保障,逐步构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赣州的实施意见》《赣州市建设区域性科研创新中心实施方案》《赣州市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10余个政策文件,量身定制强有力的政策措施,让创新服务成链条、成体系。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科研创新中心,赣州在科技协同创新、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执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补齐政策短板,逐步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创新政策体系。
 
  “十三五”时期,为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注重协同联合创新,我市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开展科研等多领域的广泛合作。同时,强化与珠三角、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的产业与科技对接,推动经开区、高新区等各类园区与沿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创新驱动经济转型跨越
 
  近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揭牌。江西省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的这一重大成果,不仅填补了我省无大院大所直属机构的空白,而且对我市进一步优化创新格局、完善创新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加大,而创新犹如火种,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点燃,激发出内生动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近年来,赣州市坚持集群发展、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衔接,推动经济转型跨越。高标准打造“两城两谷两带”, 超前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蓉江新区大数据产业园、赣州经开区区块链技术产业园、章贡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基地、信丰和龙南5G科技产业园、南康家具产业大数据创新应用基地、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中心,形成多支柱的新兴产业体系。
 
  2019年,中国稀金谷建成投产中科拓又达智能装备等7个项目,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加速补链强链,众恒光电、深联电路、科昂电子等80个项目建成投产,引进投资200亿元的名冠微电子项目,填补了我省半导体晶圆生产线的空白。
 
  同时,我市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去年4月,赣州市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产业实训基地成立。目前,N95口罩生产线采用5G全自动数字化,每分钟出片达到40个。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传统制造业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之下,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创新、创意产品遍地开花。如今,赣州市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产业实训基地已研发出智能婴儿床、巡检机器人、AI视觉智能分拣机器人等10多项智能产品,已在“智能+人才”“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旅游”“智能+医疗”等领域取得了十几项成果,并在家具、脐橙产业得到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分享: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