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大赚近3000亿!全国社保基金亮出成绩单,收益率由负转正,还透露投资四大绝招

来源:券商中国    作者:贺觉渊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4日

    近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下称“社保基金会”)发布《社保基金年度报告(2019年度)》(下称“《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6285.66亿元,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2917.18亿元,投资收益率14.06%。
 
    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由负转正
 
    《报告》显示,2019年,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2917.18亿元,投资收益率14.06%。其中,已实现收益额944.80亿元(已实现收益率4.64%),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1972.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的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为-476.85亿元,投资收益率-2.28%。意味着2019年的社保基金收益额和收益率都实现由负转正。
 
    从整体情况来看,2019年的社保基金收益情况也表现抢眼。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8.14%,累计投资收益额12464.06亿元。截至2019年末,财政性拨入全国社保基金资金和股份累计9616.50亿元。意味着2019年的社保社保基金权益投资收益率远高于平均水平,累计投资收益额大于累计财政净拨入额。
 
    《报告》指出,2019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社保基金会在投资运营管理上做好了四个方面:
 
    一是增强资产配置科学性和有效性。密切跟踪国内外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形势和政策走势,加强形势分析研判。根据市场发展变化,科学编制实施资产配置计划,合理安排投资节奏,实施有效的动态配置,努力提高超额收益。
 
    二是优化基金投资决策机制。修订党组工作规则,突出党组对基金重大投资事项的审核把关,确保基金投资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发展战略、国家安全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进一步完善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机制,优化投资决策和审批程序,提高投资决策效能。按照分级负责、授权管理的原则,完善运转流程,提高执行效率。
 
    三是提高基金投资运营能力。推动完善委托股票产品体系,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上市公司的投资力度。把握债券市场节奏,持续优化存量和增量结构,强化银行存款投资业务中长期信用风险管理。紧跟国家战略导向,加大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国有企业混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境外市场跟踪研究,优化境外投资结构,丰富境外债券投资策略。加强资金分级流动性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与收益水平。
 
    四是加强投资风险管控措施。坚持把防控风险、确保基金安全摆在投资运营的首要位置,重视风险评估预测,落实风险防控措施。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构建与基金和机构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强投资业务的合规监管,严控法律风险。
 
    此前,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王尔乘在《人民论坛》发文表示,社保基金会投资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在国内外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社保基金会立足国情,从探索建立机构框架,到逐步扩大投资范围、增强投资管理能力、加强科学精细管理、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管理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升。
 
    社保基金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7.59%
 
    《报告》显示,2019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6285.66亿元。据券商中国记者测算,相比于2018年末的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2353.78亿元,2019年末社保基金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7.59%。
 
    具体来看,直接投资资产10410.17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39.60%;委托投资资产15875.49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60.40%。分境内外投资看,2019年境内投资资产23668.69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90.04%;境外投资资产2616.97亿元,占社保基金资产总额的9.96%。
 
    《报告》指出,经过多年探索实践,社保基金会在风险管理上围绕总体投资目标,针对管理运营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类投资风险,通过专门的风险管理手段和方法进行风险的识别、衡量、评估、监测和控制应对,覆盖投资管理活动全领域、全过程,建立业务部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的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形成了较为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王尔乘表示,社保基金会将不断推动改革创新,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建立以投资绩效考核指标为核心的工作人员考核评价制度。推动适当放宽投资范围、放松投资品种限制,为分散投资风险、稳定投资收益提供有力保障。还将提高投资运营水平,加强各类资产的投资管理,优化投资结构,丰富产品体系,完善产品布局,努力提高投资收益水平。

分享:

来源: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