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香港保险内地新单上半年下跌76.3%,数字化转型能否成“救命稻草”?

来源:天下银保    作者:王莹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2日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受人流入境管控影响,上半年,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同比下跌76.3%。展望下半年,尽管保险业正朝着数字化转型,但在“封关”的大前提下,香港保险新单市场能否回暖仍有待观察。
 
    8月31日,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达3137亿港元,同比增长6%。其中,有效长期业务保费收入2803亿港元,同比上升5.6%;一般保险业务毛保费335亿港元,同比上升9.7%。
 
    上半年,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为62亿港元,较2019年同期下跌76.3%,仅占香港个人寿险业务总新单保费的9.6%,较2019年同期26.4%的业务占比下降了16.8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内地访客新单保费收入54亿港元,同比下跌57.7%;二季度内地访客新单保费收入8.39亿港元,较一季度环比暴跌84.5%。
 
    回顾以往,2016年内地居民新单保费曾一度飙增至727亿港元。从排队抢购到门可罗雀,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的狂热正在降温。
 
疫情导致跨境人流持续受限
 
    两地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之下,人员往来的大幅减少是造成内地访客新单保费下滑超七成的关键原因。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于今年2月8日起正式“封关”。香港特区政府在8月21日公布的最新防疫措施和安排中也表示,内地抵港人士须接受强制检疫的措施将延长至10月7日。
 
    对内地保单占业务量半壁江山的香港保险业来说,跨境人流限制措施无疑会在短期内对新增客户量造成巨大冲击。
 
    具体到公司而言,根据友邦保险公布的2020年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友邦保险总收益196.64亿美元,同比减少19%;净利润21.97亿美元,同比减少43%;新业务价值14.1美元,同比下降37%。对此,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表示,这主要归因于2月初以来对所有中国内地入境人士实施强制隔离的检疫规定。
 
    下半年市场能否回暖仍待观察
 
    面对上半年香港保险新单业务的大幅下滑,多位香港保险从业人士表示,当前正是保险业自我提升的好时机,期待疫情结束后迎来恢复性发展。
 
    “纵使短期前景不明朗,但在私人保险渗透率以及社会福利保障偏低的情况下,长远来看,市场的保险意识不断提高,相应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有业内人士认为,内地居民赴港购买的保险产品以长期人身险和储蓄投资型为主,日后随着人员往来的恢复,被抑制的投保需求将得到释放,促成香港保险新单市场逐步回暖。
 
    但也有人持有不同的看法。《国际金融报》特约分析员、香港精算视觉保险学会会长牟剑群认为,下半年市场没有可能回暖,因为三季度香港仍没有“开关”。考虑到澳门和广东省恢复通关是在疫情清零半年以后,而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9月1日的最新通报,截至凌晨零时,全港新增1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确诊病例达4822例,因此,四季度开关也几乎没有可能。在闭关状态下,香港的新单保险市场只能依靠本地客户,但本地客户的保险需求并不会集中爆发。
 
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布局
 
    不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也正在倒逼保险公司加快创新保险产品、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加速数字化、科技化转型。长远来看,这将为保险市场注入鲜活动力。咨询公司麦肯锡在报告中预测,疫情过后,保险行业会迎来三大变化:一是客户行为加速线上化,二是产品形态更具创新性,三是运营模式全面数字化。
 
    香港保险业也正在加速布局。2017年9月,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推出快速通道试验计划,由专队处理持有和使用全数码分销渠道的申请人的新授权申请,申请者必须拥有一套创新和稳健的商业模式,透过数码分销,在产品开发、分销、客户服务和成本效益方面,让香港消费者受惠。2018年12月,香港保监局向保泰人寿发出首个快速通道授权。截至目前,香港共有4家保险公司获得虚拟保险牌照,其中两家为寿险公司。
 
    李源祥在半年报中表示,2020年上半年,友邦加强了数字化工具及线上功能,并在整个集团内广泛采用,其所有代理均可通过在线技术及安全的电子签名进行远距离销售会面,第二季度发出的保单中有超过40%以这种方式完成。
 
    但对此,牟剑群认为,香港保险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比较后知后觉,虽然今年5月份众安成功在香港拿到了虚拟保险牌照,但由于互联网保险销售目前在香港仍不是很流行,应用场景相对较少,因此未来的发展状况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分享:

来源:天下银保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