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得住 能返岗 有钱赚
——大余县回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情况调研
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赖作明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6日
大余县11个乡镇119个村(社区),总人口31万,常年外出务工人员约5万人,其中农民工有3.8万人左右,近年来我县农民工回流8500人,今年1至7月,该县农民工回流1542人,其中贫困户133人,返乡未就业468人,其中贫困户49人。
一、回流主要原因
(一)受疫情、贸易摩擦影响。受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原因影响,由于所在行业企业工资待遇较低、在外求职难度大,节后不愿意再返回原工作岗位。
(二)部分人员求职困难。部分返乡农民工由于长期在外从事流水生产工作,缺乏技能且年龄偏大,求职困难,有些人要兼顾家庭,只能选择就近就地灵活就业。
(三)外出务工收入下降。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有所下降,工作量、加班时间都有所减少。机械制造、电子制衣、服务行业等收入缩水3成左右。影响收入最大的是制造、制衣行业,因招工数量锐减,就连一些技术工都出现了难找工作的情况。服务行业的不景气造成行业整体收入每月减少200至300元左右不等。
(四)返乡就业创业政策惠民。一是受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影响,县政府非常支持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工作,一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工和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起到示范效应,逐渐形成由传统的“外出务工”向“返乡创业”过渡的态势;二是县工业园区、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完善,承接返乡创业能力逐渐增强,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创造了条件;三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较新,他们不愿意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而选择就近就业创业。
二、主要做法:
(一)营造浓厚氛围。利用世界钨都网、就业创业微信群、劳保所平台、印发宣传单等宣传载体,采取线上推送与线下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宣传推介复工企业就业信息,积极搭建农民工就业信息平台,全力做好农民工就业信息服务工作。截至目前,共印发宣传单9000余份、发送网络招聘信息2万余条、发布复工企业招工信息5000多条,提高群众对惠民政策的知晓率,并在南安镇、新城镇、池江镇、青龙镇举办了五场线下招聘会。
(二)安置公益性岗位。针对“4050”农村困难人员文化低、年龄大、就业难等实际情况,各乡镇和人社部门大力开发托老看护、社区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环境保护等公益性就业岗位,引导贫困户和回流农民工就近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建设务工,并制定农村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通过定期发布动态信息、村干部及扶贫工作队上门入户宣传、举办网上招聘活动等形式,动员贫困户和回流农民工积极应聘。
(三)加大培训力度。以乡镇、园区为单位作好摸底统计,将有创业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农民工纳入技能提升培训范围。同时优化培训内容,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同时强化培训基地建设,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创业就业培训,开设创业辅导课程,实现创业就业教育、创业就业指导和创业就业培训的有机结合,增强培训的有效性,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四)强化创业扶持。对受疫情影响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及小微企业申请的创业担保贷款降低门槛,对扶贫车间等带动贫困户多的小企业的创业担保贷款给予优先办理,并开通了网上申请及电话预约办理,同时采取微信视频现场调查,有效地减少了人员的密切接触。为了让创业者“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通信等技术,推出“创业百福e贷”和“创业微信贷”的创业担保贷款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了人社部门数据库与农商银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让创业者“不进人社门,贷到贴息款”。目前为农民工新增发放创业贷款60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工作建议
(一)健全工作机制。建立人社、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紧密配合的促进外出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具体实施工作体系,将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统一安排,统一推进,统一考核,定期召开返乡创业工作联席会议,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返乡创业就业农民工在创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定期表彰返乡创业典型。
(二)提升服务水平。加速完善城镇化、工业园区、返乡创业园区、小企业孵化基地和各类种植、养殖业基地以及商品流通等公共设施建设,使之成为返乡农民工兴办各类企业的聚集地。强化政府部门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水平,跟踪服务返乡创业者,切实解决关卡多、办事难等问题。
(三)解决资金“瓶颈”。进一步扩大外出返乡创业人员的贷款贴息范围和金额,财政拿出一定数额的资金,设立创业基金,扶持外出返乡创业的发展。金融部门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条件,建议降低资金扶持门槛。
(四)优化用工环境。近年来,外出务工的性价比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地方经济逐步发展,家乡对农民工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农民工就近就地择业已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但多数农民工反映,本地企业上班时间长,工资低,假期少,因此规范企业用工,及时查处损害劳动者权益的违法行为,依法保障员工的正当权益势在必行。同时在返乡农民工中,培养和挖掘一批乡贤,发挥乡贤文化的道德张力,使尊重农民工创业、推崇农民工创业成为全社会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