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作者:吴昊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08日
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2020年4月26日,赣南实现区域整体脱贫摘帽之日!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战役中,扎根于赣南革命老区这片红色热土的中国银行赣州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全面执行上级行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在组织管理、工作机制、产业扶贫、定点扶贫、支持保障、作风建设、典型宣传等方面抓实抓细,为赣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区域整体摘帽贡献了坚强的金融力量。
“三种机制”锤炼金融扶贫排头兵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该行始终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第一时间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全行上下形成了“领导负责、条线推动、机构落实”的扶贫工作组织架构,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按照政治素质好、事业心强、能力突出、熟悉基层情况、身体健康的标准选派扶贫干部,并根据需要适时轮换,确保持续优化扶贫力量。在挂点帮扶的会昌县禾坪下村,该行派出了2名党员干部作为第一书记和常驻队员,开展扶贫帮扶日常工作;班子成员和机关部门中层干部每人结对帮扶2-3户贫困户。辖内15家县域支行也分别挂点帮扶当地一个贫困村,通过组成扶贫工作队,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常驻队员、全员结对帮扶贫困户等方式,为合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行赣州市分行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扶贫点全面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建立工作考核机制。金融扶贫工作方面,该行积极对接市政府产业扶贫信贷通、个人小额扶贫贷款等产品,按照每年下达的精准扶贫贷款投放目标任务,由相关职能部门结合实际,建立扶贫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制订工作实施细则,配套工作考核措施,将扶贫贷款投放纳入绩效考核,切实提升工作积极性与实效性。定点扶贫工作方面,重点做好对各扶贫工作队和队员的管理考核,按照“月报送、季考评、年度总结”的考核方式,以“扶贫工作队报送工作报告+不定期抽查+各县(市、区)扶贫通报文件”为考核依据,加强对各扶贫工作队落实精准帮扶到户“五定”要求和“四个一”机制的管理考核,持续推进做好对贫困户情况的调查摸底、不断完善贫困户信息台帐、有效落实一家一户的扶贫计划、跟踪巩固扶贫成效等工作。
——建立过程管控机制。为切实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实效,该行建立了“党委统筹+部门督查”的过程管理机制,由行党委不定期研究推进全行脱贫攻坚工作,包括扶贫贷款投放、扶贫资金投入、机制政策调整、人员管理调配、解决相关问题等,确保全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开展高效有序。由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能,分别做好条线管理和督查工作,包括风险部负责建立扶贫贷款审批绿色通道,公司、普惠金融、消费金融、银行卡等部门负责制订扶贫贷款产品叙作细则和贷款投放过程督查,党务工作部负责牵头全辖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督查各扶贫工作队完成定点扶贫任务,财务管理部负责扶贫资金使用审批和合规性督查,纪委办公室负责对全辖扶贫领域作风等问题进行检查和督促整改,通过上下协同,左右联动,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三类模式”打造产业扶贫主力军
——制定“一户一策”贷款模式。为有效推进金融扶贫工作,该行研究制定了金融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由班子成员带领结对帮扶干部走村入户,深入了解贫困户家庭致贫原因、主要收入来源、存在困难以及发展生产的诉求;了解村级集体经济和主要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状况,从而配套产业扶贫信贷通、个人扶贫小额贷款等产品,并提出建立产业发展互助金制度。通过“一户一策”确定扶贫贷款叙作方案,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符合实际的金融支持,重点通过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实现脱贫。截至4月末,该行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11.23亿元,较上年新增1.06亿元。
中行于都支行联合邮政通过“邮乐购”平台销售扶贫点所种植的黄姜
——制定扶贫小额贷款模式。该行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先导和杠杆作用,创新金融精准扶贫新通道,成功投放了全省中行系统内首笔扶贫贷款。截至4月末,该行已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6360万元,其中投放普惠金融产业扶贫信贷通5830万元,投放个人小额扶贫贷款530万元,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857户。
作为全省中行系统内扶贫贷款的先行者,该行通过充分调研,上下协作,从无到有推动产业扶贫信贷通产品方案、实施细则的构建。通过走村访户,充分调研建档立卡贫困户授信需求,制定可行的授信方案。比如为切实提升金融精准扶贫成效,多次实地了解于都县三门扶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情况,与合作社负责人探讨授信方案,成功向合作社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专项贷款100万元,对该合作社175户贫困户社员起到了实际扶贫带动作用。
为拓宽个人小额扶贫贷款叙作渠道,迅速上量扩面,该行在上级行已有扶贫贷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扶贫贷款政策现状,充分调研,推动个人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模式落地,将个人扶贫小额贷款的对象明确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重点加大农村种养殖加工业、光伏产业、旅游产业扶贫贷款投入。比如对会昌县禾坪下村的香菇种植产业和肉牛养殖产业进行了授信支持,向产业带头人发放小额扶贫贷款45万元,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
——制定带动就业类产业扶贫贷款模式。通过大数据整理筛选出建档立卡贫困户清单,对符合人行产业带动扶贫贷款认定标准的公司授信客户,主动与客户取得联系,收集认定资料,信贷系统标识同步维护,做好扶贫贷款的认定统计工作。同时,开辟授信审批叙做绿色通道,加速符合条件的扶贫贷款客户的投放力度。截至4月末,该行带动就业类产业扶贫贷款余额达2.85亿元,较上年新增2330万元。
“三个精准”强化定点扶贫冲锋队
——在扶贫基础工作上精准发力。在定点扶贫工作中,该行认真落实党中央“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和上级行帮扶政策,深入乡村、深入农户,各项帮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591人;全辖定点扶贫村累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32户)5304人,全部实现脱贫,取得了真扶贫、扶真贫的良好成效。
中行赣州市分行辖属机构在扶贫点联合开展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班
一方面积极协助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战斗力,协助村委会提升治理水平。比如在会昌县禾坪下村推动成立了产业发展互助社,互助金规模超10万元,有效提高了农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也为壮大村集体经济规模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为村民办实事,帮助农户和贫困户排忧解难。例如协助各挂点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道路维护、引水工程改造、空心房拆建、文化活动设施添置等项目实施,包括向会昌县中村中小学捐赠课桌椅700套,有效落实“扶贫先扶智”,支持贫困村教育事业发展。同时,积极做通贫困户思想工作,化解家庭社会矛盾,合力共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型农村。
——在识别扶贫对象上精准发力。按照“严格对象标准、规范识别程序、坚持公平公正、直接到户到人”的原则,对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进行再识别、再核实,全面掌握贫困人口规模、分布、居住条件、就业渠道、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情况,建立服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把有生产经营能力、有资金需求、讲信用的贫困户,列入重点帮扶对象,主动上门对接,掌握有效需求,精准制定扶贫方案。
——在寻求外部合作上精准发力。为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深入打好“六大攻坚战”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该行强化责任担当,主动请缨,成为新增“产业扶贫信贷通”试点银行,通过主动与各县(市、区)金融扶贫主管部门对接,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逐步推进扶贫贷款投放工作。一方面借助政府扶贫部门力量,获取符合信贷要求的扶贫产业客户、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清单,针对性对接营销;另一方面与当地政府签订协议,利用财政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按比例撬动信贷资金,缓释扶贫贷款风险。
“三点坚持”巩固脱贫攻坚大本营
——坚持抓好支持保障。坚持抓好扶贫工作各项支持保障,积极在人员选派、工作补助、工作经费、捐款捐物等方面做出努力、做出成效。截至4月末,该行累计投入无偿扶贫资金220.43万元,帮助引进无偿扶贫资金828.4万元,累计捐赠物资折款85.92万元,倡导全行员工累计购买和帮助销售农产品90.3万元。对选派的驻村挂点扶贫干部,该行按照50元/人/天的标准兑现扶贫伙食补助,协调扶贫点村委会为他们提供住房,为常驻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解决了扶贫干部的后顾之忧,将关心关爱扶贫干部落到实处。
中行赣州市分行在扶贫点村小开展爱心志愿服务
——坚持抓好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中央和监管部门关于扶贫领域腐败问题、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工作要求,强化问题意识,认真开展扶贫自查自纠工作,对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扶贫干部选派和关心关爱、扶贫信贷管理、对外捐赠、定点扶贫等内容进行全面摸排检查,摸清薄弱环节,把帮扶成效作为检验脱贫攻坚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考核干部员工作风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帮扶工作的指导、督促,将量化推动脱贫攻坚落到实处。
——坚持抓好典型宣传。近年来,该行扶贫工作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上级行的肯定表彰和广大村民的真情称赞。1名驻村第一书记被中国银行总行评为定点扶贫先进个人;2支扶贫工作队和3名扶贫工作队员分别被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评为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7支扶贫工作队先后被当地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帮扶工作队。同时,该行持续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进行及时总结,大力宣传扶贫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重点对驻村扶贫干部的先进事迹进行深入挖掘,积极向上级行和外部媒体进行报送,运用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切实营造起了脱贫攻坚工作良好氛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