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马玲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4日
4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稳外贸相关举措新闻发布会。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介绍称,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发展面临多年来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严峻的外贸形势,国务院及时出台稳外贸政策措施,打出政策“组合拳”,努力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
“我国外贸本身发展韧性强、潜力足、竞争力强,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不会改变。特别是外贸企业的创新意识、开拓市场的能力、应对危机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所以有信心、有能力通过更大的努力使外贸发展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任鸿斌说。
全国超76%重点外贸企业产能恢复率已超过70%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国超过76%的重点外贸企业产能恢复率已经超过70%,整体来讲,外贸企业生产都进入了正常轨道。”任鸿斌表示。
不过任鸿斌也提醒,目前,全球疫情呈现快速流行态势,疫情的不确定性成为外贸发展外部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要看到,我国有改革开放40年来所建立的雄厚产业基础,有全球配套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这种综合优势为我们外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后盾。
任鸿斌介绍称,下一步,将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狠抓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落实,确实为企业减负助力。同时,要精心办好第三届进口博览会,帮扶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保市场、保订单、保份额,以加倍的努力、更加扎实的工作,把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
三个层面推进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
“当前,国际疫情严重冲击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加工贸易受疫情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表示。
具体来看,一方面,出口订单在减少。目前,我国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疫情,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主要经济体的生产大面积停摆,企业在手出口订单被延期或者被取消,新增订单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难。受疫情大流行的影响,相关国家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明显下降,影响到我国加工贸易增值再出口。
“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加工贸易仍是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贸易方式。”李兴乾说,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制造产业体系,是加工贸易产业成长发展的沃土。下一步,将从三个层面持续发力,推进加工贸易高质量发展。一是着力提升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由加工组装向技术、品牌营销转变,推动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二是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梯度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加强产供销对接,促进内外贸协同发展。
多措施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自2015年起,国务院已分四批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试区,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额达到了1862.1亿元,是2015年的5倍,年均增速49.5%。
任鸿斌认为,5年来,跨境电商取得积极的成效,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成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民营企业成为出口的主力军,占比已上升至89.9%,同时线上的品牌建设也积极推进。现在跨境电商综试区企业的品牌已经超过3000多个。二是成为创新创业的新平台。各综试区通过创客小镇、众创空间等孵化基地平台,营造了双创的氛围。三是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通道。海外仓快速发展,各综试区企业已建设海外仓超过120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球。
4月7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在已设立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础上,再新设46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任鸿斌表示,下一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主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传统企业触网上线。要继续指导综试区建设跨境电商线下园区,实现产业集聚、主体集群、功能集成。二是充分发挥国际性平台的作用。将继续支持各类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与国际性的电商平台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三是支持跨境电商平台走出去。将指导综试区完善公共服务,培育和发展自主跨境电商平台。四是高质量推进海外仓建设。将鼓励企业完善海外仓配套服务,同时也将会给予一定支持。五是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将继续指导综试区汇聚制造生产、电商平台、仓储物流、金融风控等各类企业,发展物流、支付、快递等服务行业,带动本地周边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触网上线,为跨境电商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