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南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5日
章贡区许多拆迁户告别破旧低矮的老屋,住进了统一规划、集中管理的农民返迁房小区,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图为章贡区水南镇长塘村村民刘斌位于城市家园小区的新家。 刘寅超 记者王雪梅 摄
在赣州市兴国路与登峰大道交界处,有一个名叫“城市家园”的小区,20幢住宅楼整齐别致,一排排景观树春意盎然,老人在院子里闲拉家常,孩子们欢快地追逐嬉戏……这里就是章江新区农民返迁安置房,在这居住的是水南镇长塘村及南桥村的260户村民。他们于2010年落户于此。
一年来,他们在“城市家园”生活得习惯吗?3月14日,记者走进“城市家园”探访他们的生活变化。
在这里,记者遇到了居住在6栋304室的刘斌,他给记者说起了他的幸福生活。
生活起居,和城市同步
“不用脱鞋,这里有鞋套呢。”刘斌领着记者来到他家,他笑着说。现在家里不像以前,他每天都把家收拾得很干净,还专门给客人准备了鞋套。
走进客厅,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淡淡的壁纸、精美的十字绣壁画、大大的落地窗。刘斌的家是一套三室两厅的套房,面积达132平方米。说到过去的老房子,刘斌直摇头:“拆迁前,我们一家5口就挤在一间小土房里,房顶的瓦缝里总会躲着毛毛虫,一到下雨天就往屋里钻,有时还‘从天而降’掉到床上,一家人被蜇得根本不敢睡觉。”
说着,靠在沙发上的刘斌看了看天花板,笑着说:“住进新房,装上纱窗后,连蚊子都没有,更别说毛毛虫了,现在我们睡得可踏实了。”
在刘斌家的厨房,记者看到满墙锃亮的瓷砖,没有一丝油垢,干净的灶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各式炊具。“以前住的土房怎么打扫都还是脏兮兮的,所以大家都没有保持卫生的习惯。”刘斌话锋一转:“可自从有了这套新房,我们一家人都爱干净了,每次炒完菜,都会及时清洁灶台和抽烟机。”在介绍的过程中,他顺手把刚吃剩的果核扔进了垃圾桶。
用刘斌的话来说,现在的新房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宽敞、明亮、舒适、安全”。
思想观念,与城市接轨
“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接受好的教育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刘斌告诉记者。他女儿今年4岁,目前在“小主人”幼儿园读中班。
“我们小时候都是在田间地头野玩,从没上过幼儿园,也不知道什么叫兴趣爱好,长大后才知道自己和城市孩子的差距。现在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好的条件,让她快乐学习、开心成长。”刘斌对记者说,还在老房子住的时候,村民们主要靠种地为生,家庭条件都很差,对孩子的教育意识也较淡薄。现在大家意识到,不但在住房条件、生活方式上要和城市接轨,孩子的教育也必须跟上步伐。
当记者问起刘斌今后的打算时,他告诉记者,原来拆迁前他除了种田外也帮别人开车拉建材。“现在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观念也更新了,我决定用手上剩余的安置费和老婆一起在附近开个母婴用品店,可以多陪陪家人,我相信未来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刘斌信心满满地说。(□章璋 刘寅超 记者任仕兰)
【记者手记】 “一滴水虽小,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从破烂的危旧房变成结实的高层楼,刘斌虽然只是众多失地农民中的一员,但他的转变却是整个返迁农民生活面貌变化的缩影。征地拆迁不仅让农民“洗脚上岸”,也改变了农民的家庭生活,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记者认为,只要章江新区的农民抓住机会,积极转变身份,就一定可以拥有一片更加广阔的人生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