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付秋实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2日
时隔12年,银保监会再次对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进行规范。2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银保监会表示,《通知》是对2008年《关于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的修订,旨在加强对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监管,促进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通知》的焦点在于对业务性质的认识,对回归委托管理业务实质形成共识。”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什么是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实质?从《通知》主要修订的内容来看,是发挥保险公司专业的健康管理和经办管理优势,促进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与商业健康保险业务协同发展,更好地满足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健康保障需求,服务国家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取消投资功能
《通知》这样定义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保险公司接受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团体客户的委托,为其提供健康保障的方案设计和咨询建议、健康管理、医疗服务调查、医疗费用审核和支付、疾病审核和费用支付、失能收入损失审核和费用支付、护理审核和费用支付等经办管理服务。
与2008年的定义相比,删除了“委托基金管理”。另外,《通知》明确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对委托资金提供各种形式的增值保证。
“此次修订取消了此类业务的投资功能,规定保险公司不得对委托资金提供各种形式的增值保证,不得将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异化为理财业务,从制度上避免以‘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之名行‘委托理财’之实,回归保障服务之本。”上述负责人如是说。
记者从银保监会了解到,目前,保险公司受托管理资金规模约340亿元,收取管理费7.2亿元,管理费约占受托资金的2.1%。按规定,目前已开展的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仍按照原合同约定执行。
充实委托内容
对于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定义,有删除也有增加。“健康管理”“疾病审核和费用支付”“失能收入损失审核和费用支付”“护理审核和费用支付”都是新增内容。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修订主要是为了体现保险公司的服务优势,使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能够更好地成为商业健康保险的有益补充。
从国际上看,健康保障委托管理是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保险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为员工提供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健康保障服务,并委托给保险公司经办,促进了保险公司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发展。
不过,从数据来看,目前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规模并不大。截至2018年年底,共有26家保险公司开展了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履盖6670万人,累计为1077万人提供支付服务。
“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有其独特的制度价值。从委托方角度看,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医疗保障方案,完善员工福利计划,降低委托方运营成本。从保险公司角度看,通过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可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健康保险形成补充和互动。”上述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取消产品备案
此次修订还将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由产品备案改为业务监管。“这一修订回归了委托管理业务的实质。”银保监会人身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修订前,“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应由总公司开发产品,并向中国保监会备案”。
“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不是‘保险合同’而是‘委托管理合同’。”上述负责人表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不承担风险责任,不属于保险业务。同时,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中,委托单位的性质、人员构成、保障计划等千差万别,委托管理合同内容也各不相同,这与保险产品条款标准统一的特性明显不同。
基于此,《通知》取消了监管部门对该业务的产品备案管理。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不需计提保险责任准备金,不纳入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范围。只要求保险公司分支机构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签订的合同应当经保险公司省级机构审定,并在总公司备案。
明示禁止行为
尽管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不再需要备案,但银保监会在本次修订中着重从明示禁止性行为、加强保险公司主体责任、探索行业自律等方面强化对此类业务的监管。
《通知》明确保险公司开展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不得有以下行为:一是以明显低于实际管理成本的管理费用进行不正当竞争;二是通过虚构材料或者超出健康保障委托范围等方式支付受托资金,为委托人套取账户资金提供便利;三是通过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为他人提供违法便利;四是将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异化为健康保险业务。
据记者了解,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市场存在通过管理费打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的问题,《通知》在明示禁止这一行为的同时,也规定保险公司收取的管理费用应覆盖委托管理业务的各项成本,可以根据实际管理成本进行浮动。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