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州市金融网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消费金融为什么容易变成金融消费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3日

    据媒体报道,持牌消费金融机构2019年上半年财报最近陆续出炉。截至9月1日,至少有1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对外披露最新财报数据。2019年上半年,1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有5家总资产跨入“百亿”行列。2019年6月末,11家中至少有8家总资产较去年同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平均增速为81.62%,平均规模扩张速度很快。
 
  虽然整体规模大幅扩张,但从财报数据看,更直接的特点是增速分化比较明显。首先,头部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一些中小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仍然呈现高增长态势,但行业总体的规模扩张在放缓。其次,相比资产规模,消费金融机构的业绩仍然较低,而且明显分化。2019年上半年,11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净利润同比平均增长62.71%,净利润达到1亿元以上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有5家,头部平台业绩波动较大。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各种非法消费贷进行了一番整治,今年消费贷机构的财报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就目前的财报看,我们可能需要承认,当前中国的消费金融市场的确有限,消费金融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也有限。
 
  消费金融市场形成这样的状况,首先是因为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路径。我国消费金融产业的发展始于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开展。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商业流通企业介入很少,几乎是银行主导。不要说中古开始就有信贷消费的欧美社会,仅以社会文化和高储蓄习惯的日韩来比较,我国对于零售业在消费金融方面的发展限制非常多,贷款资格必须由金融监管批准,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虽然过去这些年,不断有各种新型金融机构出现,但金融仍然是许可监管的架构。作为非金融机构的零售业,很难直接介入消费信贷领域,所能做的一般就是在支付领域进行拓展。
 
  这也导致一个普遍的问题,金融机构推动消费金融,其实很难找到消费场景。除了阿里、京东、美团等几家大型电商企业,很少有企业具有规模化的消费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支付端拓展消费金融,而一般消费金融机构很难找到消费场景。
 
  银行主导的消费金融除了场景难扩展以外,也很容易发生变异。商业流通企业由于掌握了消费场景,可以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对消费者信用进行积累,放贷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现金流做取舍。但是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并没有这些条件,消费金融很容易变异成为金融消费,从一种信贷消费演变为信贷本身。在利差收益的诱惑之下,很容易变成各种高利贷的通道。
 
  另一方面,中国虽然有着14亿人口的规模,但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城乡二元分割仍然一定程度地存在,并非是一个完全统一集中的市场。虽然信贷消费是古已有之的商业模式,但真正变成现代的消费金融,则是大都市化之后的产物。零售业从一个门店变成连锁店,从小场景买卖变成集成大场景的购物和多元消费。这种规模化和场景多样化,零售企业可以有巨量的现金流周转,同时能有足够多的交易记录来征信,这才能主动推动消费金融。日本消费金融起步是丰田、松下这样的大制造业企业的销售公司,进一步发展则是零售企业直接推动,著名的JCB就是日本餐者总会推出的,实际起源于餐饮业。
 
  所以,真正推动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而非再次陷入金融消费大发展、消费贷乱象的陷阱,消费金融的发展本身应该是以社会流动为基础。随着中国逐步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市场,消费金融本身的潜力仍然有待于发掘,如何集中力量在一些地区和相关领域先推动,其实是值得细致打磨一番的。同样,我们也必须明确,对于零售企业乃至于生产企业而言,一个有效的消费金融市场,也是其积累信用、细分市场需求的重要支撑,非常值得它们参与。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梅茜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