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未来宏观政策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
8月份制造业PMI小幅回落 非制造业增速略有加快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张沛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02日

  今年5月份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四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其中,8月份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微落0.1个百分点。

  多位专家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月度数据表明内外需求偏弱,制造业就业压力加大,但小型企业景气回升。未来宏观政策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做好扩内需、促消费、稳就业等工作。

  制造业需求弱于生产 小型企业指标有所改善

  “8月份制造业生产延续扩张,市场需求总体承压。”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说。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5个分类指数四降一升,生产出现放缓,供需两端走弱。7月份工业利润增速转正,8月份工业生产高频数据也有所回升,这与PMI表现不匹配,意味着制造业PMI可能更多受到需求预期走弱影响,尤其是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对制造业预期带来冲击。

  从供给端看,据赵庆河解读,生产指数为51.9%,虽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年内均值0.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扩张区间。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7个行业位于扩张区间,有11个行业环比上升。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王静文也认为,高频指标方面,8月份高炉开工率、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均略好于上月。

  从需求端看,赵庆河表示,近期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新订单指数为49.7%,略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环比回升0.3个百分点。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月份以来最高水平,与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走势一致,显示出口仍有一定韧性,或与企业赶在9月1日前抢出口以及出口多元化有关;进口指数则由上月的47.4%回落至46.7%,为3月份以来最低水平,显示内需偏弱。”王静文说。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1.3%,5月份以来首现扩张。经济学家邓海清对此认为,随着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企业利润率有所提高;对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进行定向“宽信用”,有利于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企业盈利水平有所回升,生产和融资状况出现改善迹象。

  非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势头

  8月份,非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势头,增速略有加快。分行业看,服务业扩张速度有所放缓,而建筑业景气度提升。

  一方面,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5%,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赵庆河表示,从行业大类看,铁路运输、电信、互联网软件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8.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活动较为活跃。

  另一方面,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1.2%,比上月明显上升3.0个百分点。从行业大类看,土木工程建筑业和建筑安装装饰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3.9%和61.2%,分别高于上月8.8个和9.0个百分点,上升幅度较大。“从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预期看,从业人员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2.7%和64.0%,分别比上月上升0.6个和0.3个百分点,均连续两个月回升,表明企业用工量保持增长,对未来市场发展信心持续增强。”赵庆河说。

  制造业PMI探底空间有限 逆周期调节力度需加大

  在国泰君安宏观研究花长春团队看来,8月份制造业PMI小幅回落,但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显著反弹。此外,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为51.2%和50.9%,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1.7个和1.4个百分点,反映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阶段,基建相关建筑活动改善以及经济结构优化正在同步进行。

  “本轮制造业PMI探底仍大概率维持在49%以上,进一步下行空间有限。”花长春团队认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在,但基本面消费韧性、基建回升以及政策面有效支撑,并不会使经济产生显著下行风险。

  招商证券研发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总体而言,8月份PMI收缩集中体现为出口收缩、价格下降、就业压力。其中,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但已显示出新趋势,即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持续下降,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连续3个月收窄降幅。

  “考虑到美国、欧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均隐患重重,中期内中国制造业和出口将继续承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需高度关注。不论是政策应对或是资产配置,都必须警惕海外风险对中国的传导影响。”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同时强调,8月份小型企业PMI以及生产、新订单等主要分项指数均有改善,显示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初见成效,这将是中国经济未来的希望所在。

  展望下一步政策走向,刘学智建议,宏观政策仍需加大逆周期调节,重点在于扩大有效内需。比如,加大稳基建力度,下半年专项债发行可以提额,着重于补短板领域和转型升级领域;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工作,重点降低制造企业经营成本,促进企业生产、投资预期改善,提振制造业信心;以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融资成本;把促进消费政策落实到位,扩大最终消费需求。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