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金融环境 服务实体经济 市县还贷周转金扶持企业5202家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胡榕 温居林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9日
本报讯 (实习生 胡榕 记者 温居林)近日,记者从市政府金融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加快落实银行抽贷定期报告制度、问题企业贷款处置协调制度、地方政府倒贷机制、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机制,推动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互相支持。去年8月以来,市、县两级还贷周转金累计为5202家企业提供年化利率不高于6%的周转资金280.04亿元,为实体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2.26亿元。
据介绍,围绕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营商环境的要求,市政府金融办明确工作目标和举措,主动抓好工作落实,持续优化金融环境,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去年8月以来,我市落实银行抽贷定期报告制度、问题企业贷款处置协调制度、地方政府倒贷机制、金融诉讼案件快速处置机制等金融“四项制度”,有力推动了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互相支持。自2018年8月以来,协调了11家企业贷款问题,化解了多家企业可能出现的到期债务危机,并逐步演变为债权人委员会制度。市、县两级还贷周转金累计为5202家企业提供年化利率不高于6%的周转资金280.04亿元,为实体企业节约财务成本约2.26亿元。通过金融审判庭,提高审判效率、简化资产保全程序,今年一季度执结金融案件500余件,金额2.04亿元,有效保护债权人权益。
我市设立政府保证、担保和风险缓释三项基金,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设立政府保证资金,政府出资20亿元,以1:4杠杆撬动银行资金80亿元,首期形成100亿元引导资金规模。截至今年3月末,已完成8个企业项目授信审批,带动银行、社会资本等36.55亿元引导资金授信,已落地投放资金18.75亿元。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20家,以我市被列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快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担保分险机制,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在保责任余额82.9亿元,为40家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免收担保费2588万元。设立政府风险缓释金,在我省“财园信贷通”和“财政惠农信贷通”基础上,整合金融、财政资源,倾力打造以“产业扶贫信贷通”“小微信贷通”“创业信贷通”为代表的信贷风险缓释机制,截至目前,“三个信贷通”累计撬动贷款295.85亿元。在2018年11月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中,作为“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我市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赣州银保监分局、市自然资源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力度的通知》,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执行差别化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实现抵押登记无缝对接,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续贷支持力度。推广面向科技企业的 “科贷通”产品,已落地“科贷通”贷款4560万元。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稳妥推进会昌县、赣县区、信丰县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有效拓宽了农民贷款的抵押物范围。截至3月末,全市发放“两权”抵押6096笔,金额9.31亿元。
我市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积极发挥赣南苏区企业路演中心平台作用,去年8月以来举行路演活动6场,推动30家企业对接上千家投资机构。今年3月20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品钛集团迁入赣州经开区,为我省今年新增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我市第10家上市公司。全市累计新三板挂牌企业29家,占全省的20%,排全省第二位;全市在股交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达1057家。推进企业发债融资。截至今年4月中旬,已发行各类债券61.33亿元,同比增加61.33亿元。一季度新发行多个债券品种,包括全省首单港交所可换股债,以及私募可转债等;发债主体逐渐向县(市、区)平台、民营企业扩展。
今后,我市将持之以恒落实好金融“四项制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开展好“银保机构在行动”“资本市场在行动”“地方金融在行动”,推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地方金融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与县(市、区)政府、平台公司、企业开展面对面的交流,普及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意识;促进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互通,推动金融服务和产品落地,缓解企业融资难。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进一步发挥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助贷作用,进一步推进国家—省—市—县联动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分险机制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