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银行嘴上“硬挺”不融资非上策 转型加节流是根本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10日

    两会期间,众银行高层在记者的围追堵截下,纷纷强调了近年内将没有在A股市场再融资的计划。

  银行放弃大吐“苦水”,为再融资阐述理由,转而强调“不伸手”的表态,无疑让投资者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然而,如果这些表态只是出于对市场环境的考虑及中小股东的反感,那么这种集体“硬挺”,恐怕也将不能长久,毕竟资本的重压正扑面而来。

  2011年,民生银行的再融资方案在资本市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这不但让该行始料未及,也勾起了市场对于银行再融资大潮再度来临的忧虑。各家银行今年融资动作如何?这已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令人欣慰的是,尽管资本压力与日俱增,但众银行高层们均不约而同地表示,将不会在今年融资,这也让目前胆战心惊的投资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明确表示,该行于2010年提出的“未来的三年内不会有再融资”的说法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两年内工行将不会有再融资行动。全国政协委员、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则在强调该行H股上市是自身发展和适应监管要求需要的同时,也作出了光大银行目前没有考虑A股再融资的表态。无独有偶,在3月2日农业银行召开的审议发行次级债券的股东大会上,农行董事长项俊波也认为,“如果政策监管的环境和外部环境不发生大的变化,未来两年内再进行股本融资的可能性比较小。”

  对于各家银行高层近期陆续发表的未有针对A股市场融资行动的表态,市场也给予了积极反应,银行板块连续数日红盘报收。而众所周知,去年证券市场的整体低迷与上市银行集体融资有着直接联系,也导致银行板块整体估值被死死地按在了地板价上。在经过2010年的银行融资大潮后,投资者神经已经高度紧绷,这点从民生银行当初推出未对A股中小股东严重“抽血”的定向增发方案,引起的强烈反应中可见一斑。

  日前,工商银行等银行强调近年内不会在A股融资的表态,无疑对缓解市场心里恐慌起到了良性作用,然而这并不能改变目前我国银行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环境。在资本监管压力与日俱增的情况下,仅靠自身“硬挺”放弃融资,显然也不是长久之计。

  目前,银监会酝酿已久的监管新四大工具,即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例、杠杆率、拨备率纷纷而至,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环境日趋严格已是不争的事实。以资本充足率为例,自2010年起,银监会对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设定为11.5%,同时按照差别化和动态监管的要求,设定了0.3%的上下浮动区间作为监管调整值,即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可能在11.2%—11.8%的范围内。而对应这一指标,在经过去年的集体融资后各银行虽然达标,但仍距“红线”不远。这都要求各家银行不得不面对资本短缺之痛。

  中国的银行业承担着引导经济转型的重任,其业务模式的调整更应加速。管理层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也是高度关注,并一再指出商业银行过度依赖利差收入,过度依赖大客户,过度频繁融资扩张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同质化十分严重。长期以来,靠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从中赚取利差,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盈利方式。靠着这种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众银行虽然在一定时期业绩也曾稳定增长,但这种看似效果不错的方法,则是以银行总资产规模无限扩大以及资本快速消耗为前提实现的,而这当中也不可避免地为银行发展埋下隐患。

  无论是国内经济转型的需要,还是国际金融形势的要求,银行经营方式的转型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在当前资本约束越来越严格,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行的环境下,银行在政策步步紧逼下也必须加快转变经营方式。

  无论是个人业务还是公司业务,无论是授信管理还是风险控制、产品和业务的创新都尤为重要。只有在加大扶持中小企业贷款力度的同时,积极降低经营成本,重视“节流”,才能让银行在摆脱一味做大才能多赚钱的方式的同时,也可让其在尽量“少伸手”的情况下保持长期稳定。

  作出近几年不融资的承诺的银行,固然让投资者欣慰,而只有商业银行真正探索出一条资本节约型、盈利创新型的发展模式,才能让银行大规模再融资这块漂浮在投资心头顶上的乌云,真正地渐行渐远。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