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王一彤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27日

  工信部部长苗圩3月25日在“2019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将通过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来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补位”而不“越位”,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竞争中性原则,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过去的产业政策由于行政色彩浓、市场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在经济学界一直存在争论。无论对产业政策持何种观点,有一点似乎没有太大争议——旧的产业政策确需调整变革,我们必须提高产业政策的市场化程度,让产业政策更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苗圩的表态,正体现出我国推动产业政策向市场化方向转变的决心。

  要让产业政策更市场化、更科学有效,需要让它变得更“宽泛”。

  一些产业政策指向过于“具体”,科学性不足,行政指令色彩浓,因而效果不尽如人意。光伏产业便是例证。我国光伏产业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迅速发展,国内不少省市和企业投身“光伏大潮”,全国出现超过100个光伏产业基地。如今,受内外因素影响,我国光伏产业风光不再,产能严重过剩。

  同样,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存在隐忧。近几年,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财政补贴,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骗取补贴的事件。一些较小的新能源汽车厂商主打“互联网造车”,但制造工艺粗糙,质量堪忧,让人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因为补贴才哄然进入这一行业。在其他一些领域,也存在产业政策失灵导致“运动式创新”、一哄而上的情况。有些地方嗅到政策的气息,一窝蜂地创立各类创业孵化器、高新产业园,但这些地区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资源要素禀赋,本就不适合发展相关产业,结果这些孵化器、产业园长期空置,缺乏企业,更无法孵化出期望中的产业,资源浪费严重。

  出现这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根源之一是产业政策指向过于明确,政府干预偏多、太具体,违背了市场规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通过长期在市场中的打拼练就了“慧眼”,最能看清新产业和新机遇的方向,因而承担着主导产业发展、进行前瞻创新的重任。政府不是市场主体,无法准确预知哪个产业将大有前程、创新机遇又在哪里。如果试图对自己挑选出的某个行业进行补贴支持,就可能出现政府“越位”的情况,对市场产生选择性干预。这种产业政策往往市场化程度不足,不够科学,容易导致事与愿违,不但无法催生出顺应市场规律的创新,还有造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之虞。

  对于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中应扮演何种角色,苗圩说得很清楚,“要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竞争中性原则,推动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也就是说,产业政策需要变得更“宽泛”。

  从一些发达国家成功的产业政策来看,如美国提出过“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实行过“产业重生战略”,德国也曾发布“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美国奥巴马政府曾在2014年投入超过5亿美元用于“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包括合作投资与创新技术产业、使美国企业开发和应用先进材料的速度提高两倍、开发新的制造工艺和材料等内容。

  可以看出,产业政策在发达工业国家也发挥着巨大效力,但其产业政策有一个共同点,即并未明确指向支持某几个具体行业,而是较为宽泛地支持先进制造业。而在制造业内部,则把创新与发展的主导权交给不同细分行业的企业。

  发达国家的经验可资借鉴,应当让产业政策更“宽泛”,即支持一个大方向不容易出错的宽泛领域,如先进制造业,这种方式更科学、容错率更高。将支持政策与资金投向先进制造业后,政府“补位”的任务就已完成。接下来,制造业中的具体行业如何发展、怎样创新,这是市场主体的事情,应该放手让企业去做,自然会有市场机制主导资源要素在不同行业间的分配。

  政府应重在维护竞争中性的公平环境以及执行好普惠性、非歧视性政策。唯有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市场机制主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政策才能真正具备普惠化和功能性,也才能更科学有效。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