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王一彤 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4日
今年两会,优化营商环境是各界关注的热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
我国拥有上亿市场主体,为他们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最直接有效的做法。优化营商环境,最重要的是降低企业的“两种成本”——生产经营性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
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性成本,顾名思义,就是帮助企业减轻负担、甩掉一些不必要的税费包袱。这需要更大力度减税降费,落实好更大规模的减税措施,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推进减税降费迅速高效落地,能够使企业尽可能地压降经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
目前,污染防治攻坚战正在深入进行。治理污染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但是,对于一些实力薄弱的小微企业来说,环保设备升级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暂时关停会对其脆弱的资金链造成巨大压力。因此,环保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避免“一刀切”,该治理的污染要治理,但对一些确实有困难的小微企业,可以给予一定补贴,帮助它们购置、升级环保设备。只有这样,营商环境才能够更有“温度”,也可以在严格治污的同时,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性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则需要破除一些更深层次的制度掣肘。制度性交易成本多是隐性的,有时政府直接干预了资源配置,损害了市场主体的效率与积极性;有时审批事项过于繁琐,使企业花费很多功夫在跑流程上;有些本可以线上办妥、一次解决的事项,企业不得不跑几趟、见面办。这些问题不见得会表现在财务成本上,但会使企业耗费不少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间接推高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首先要把政府放在“市场主体的服务者”这个正确位置上。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把握住这层关系,政府便有望减少对市场与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政府应以简化审批、优化服务便利投资兴业,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在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如此一来,市场机制才能有望更好地显效,让资源与要素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分配流动,企业也可以少花时间在行政性杂事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经营发展上。
其次,政府扮演好公平的守护者,也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不能没有公正监管的保障。如果公平、公正缺位,守法经营企业的权益便容易受到损害,就需要花费额外的成本来维权,或者用来应付不公正的执法。因此,政府一定要做公正的执法者,维护好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政简易从,规则越简约透明,监管就越有力、有效,政府要通过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打造出公正、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政府要做的,应该是市场主体期盼的。企业期盼自己的经营成本能再低一些,发展所受的干预能再少一点,政府就应当及时回应关切,通过打造更优良的营商环境,给企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