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肖扬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27日
策划人语: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海外经营风险管理工具和融资促进手段,对于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意味着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纲要》在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方面特别提出了“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要求。这将助力大湾区深化对外开放,提高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度和覆盖率。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意味着我国将全面开启大湾区时代。《纲要》在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方面特别提出了“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要求。这将助力大湾区深化对外开放,提高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度和覆盖率。
出口信用保险是世界贸易组织认可的海外经营风险管理工具和融资促进手段,对于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我国唯一的政策性保险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应运而生,不仅成为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重要一员,在服务国家对外经贸战略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尤其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出口信用保险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多年来,中国信保持续推进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稳外贸大局保持高质量发展,同时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推动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海外投资保险的可持续发展。统计数据显示,经过17年的发展,中国信保的业务范围已覆盖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规模从2002年的27.5亿美元发展到2018年11月末的超过50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40%,累计承保金额3.9万亿美元,向企业支付赔款超过120.6亿美元,服务对外经贸企业超过14万家,保险规模及主要险种规模稳居全球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第一位。
扩大承保注入保险动力
成为稳定出口重要工具
防范风险、促进融资、扩大出口、补偿损失是出口信用保险最为重要的四项功能。可以说,出口信用保险是稳定出口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时期的作用更为突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来袭,我国出口规模同比降幅超过15%,许多出口企业遭遇海外订单取消、货款无法收回等困境。在发达国家出口信用机构纷纷收缩信用之时,中国信保按照国家出口信用保险政策要求,采取更具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承保措施,扩大承保规模和保单融资规模,全力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有效缓解了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的难题。数据显示,中国信保的承保规模在2009年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6%。
“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小微企业,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一环。” 中国信保相关负责人在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时表示,按照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要求,中国信保通过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打造小微企业适用的集约化服务平台。早在2012年,中国信保便率先推出了“小微企业信保易”专属产品,能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外贸经验不足、资金短缺、风险管控能力弱的短板。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信保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服务支持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的覆盖面,2018年新增小微客户2.5万家,增长42.6%;累计服务支持小微出口企业8.1万家,覆盖率达到30.3%;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融资44.3亿元,向小微企业支付赔款1.1亿美元,切实发挥了政策性保险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
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年多来,中国企业以品牌和先进技术为目标的投资活动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频繁。然而,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也日益面临规模化、多元化、复杂化,海外投资保险已逐步成为我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构建境外项目投融资结构、规避海外风险的有效手段。
改革开放使我国拥有了大批具有“走出去”能力的企业,在海外投资需求日益旺盛的形势下,海外投资保险已成为保障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金融工具。如今,海外投资保险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我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促进我国对外合作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下,一个个重大项目相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落地生根,为推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造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力量。针对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对国外市场情况了解少、寻找项目难的情况,中国信保通过国别整体开发推动服务前移,与国外政府和金融机构商谈整体合作,积极向国内企业推介海外项目,分析投资风险,设计融资方案。
中国信保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中国信保支持我国企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累计6743.2亿美元,业务覆盖所有沿线国家,承保项目2000多个,支付赔款达23.9亿美元;对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累计承保金额超过3147亿美元,年均增幅近54%,海外投资保险项下累计支付赔款超过1.7亿美元,承保覆盖油气、矿产、园区、电力、交通基础设施、境外经贸合作区及各类制造业,支持的海外投资形式包括绿地项目、收购项目等,涉及BOT、BOO、BT等多种投融资模式,项目分布在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
助力大湾区建设
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
此次《纲要》提出要建立出口信用保险制度。这将助力大湾区深化对外开放,提高出口信用保险的渗透度和覆盖率。
在广东,中国信保充分发挥服务国家战略的功能和优势,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对接融汇“一带一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举措。
2018年10月19日,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与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自贸区“走出去”政策性信用保险综合服务平台。据中国信保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不仅推出支持“南沙自贸片区”“一带一路”建设的创新型保险业务,还建立“走出去”企业和重点项目支持清单。通过支持中国企业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加快企业“走出去”,与此同时,该平台还将有助于南沙开辟国际市场,积极对接服务泛珠区域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间贸易往来,打造国际新型贸易中心,全面提升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
截至去年10月,中国信保广东分公司已累计支持南沙区出口近16.7亿美元,服务企业182家,为南沙企业处理信用风险案件2970万美元。此外,近年来该公司支持和承保南沙落地的项目包括新船重工出口智利车客渡船项目、中船贸MSC脱硫塔改造项目等。目前和中交产投等多家企业合作的多个项目也正在推进中。
中国信保首席经济学家王稳曾在出席“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保险论坛”上表示,出口信用保险对于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促进出口信用保险发展,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推动出口信用保险立法。加强并不断完善外部立法,对于保障出口信用保险作用的充分发挥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资本金的动态管理体制。建议建立出口信用保险资本金的动态补充和调整机制,以保障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持续发展和功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三是尽快研究建立具有自主技术资信和评级机构,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资信评级和风险研究与管理力量,以有力维护中国利益,更好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