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胡萝卜加大棒 管好“看门人”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9日

       焦福刚
 
  不久前,中国证监会公布20起违规案例,存在多家会计师、评估师等中介机构未勤勉尽责,在执业过程中出具含有虚假记载的专业报告,参与了上市公司虚假陈述乃至欺诈发行。
 
  对此,监管部门呼吁,“各类中介机构应当恪守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树牢合规意识,切实做到勤勉尽责”,“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那么,“看门人”究竟是谁?
 
  具体而言,包括财务顾问、审计机构、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包括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和证券分析机构等。“看门人”通过核实和验证数据事实,提供评估和预测证券质量和价值的服务,为投资者把关。
 
  一方面看,“看门人”通过拒绝的方式,监督阻止市场不当行为,类似于“私人警察”。另一方面看,“看门人”通过出借自身信誉,向投资者保证资本产品或行为的品质,相当于“信誉中介”。
 
  “看门人”的角色大致如此,起到的实际效果如何呢?不容乐观。
 
  以某Y传媒行业上市公司并购某X传媒一案为例。
 
  在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中,因拟收购资产X传媒财务造假,涉及的独立财务顾问、审计机构、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4家机构,全军覆没,均遭到立案稽查。其中,两家机构各有工作人员,因分别涉嫌“行贿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而卷入刑案身陷囹圄。
 
  为什么由“看门人”这些专业人士织起的防护网,在面对市场违规行为时,屡屡视而不见、层层失守?甚至在部分个案中,甘愿同流合污?
 
  一是,“看门人”见利忘义,很容易被客户收买。财务顾问、会计师等“看门人”通常是由客户付费,而且付费金额经常与交易效果挂钩。按规矩,他们应当对投资者负责,向投资者提供信用保证和有质量的信息,但是,实践中,这层付费利益关系,很容易扭曲和模糊中介机构的责任边界,从而被客户“俘获”。
 
  讲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证券市场上最为知名的“看门人”失职案例——2001年“安然丑闻”。安然公司在出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名列“美国500强”的第7名,就这样一家巨无霸公司,在著名会计机构安达信的眼皮底下,连年做假账,虚增6亿美元利润,被发现后于2001年宣告破产,市值由峰值时的800亿美元跌至2亿美元。
 
  作为审计机构的安达信,当时年收入超过90亿美元,是全球“五大”审计机构之一,面对年收费达到1亿美元的客户安然,依然没能守住底线,对显而易见的持续造假行为置若罔闻,知法违法,并最终走向毁灭。
 
  二是,看门人水平高低,品行好坏,缺乏有质量的行业共识。客观地说,中介机构的服务标准、职业操守和程序规范,好坏不同。市场上,“持牌”机构繁多,鱼龙混杂,竞争无处不在,同一服务收费差异比较大。例如,与普华永道等“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标准,比起境内会计事务所,就要高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中介机构间相互串通、默契纵容、“刷底线”的情形就不足为怪了。此前,监管屡施重手,中天勤、鹏城等前科累累的中介机构,被“红牌”罚下,然而,结果并未完全达到预期。
 
  那么,怎么让中介机构忠实履行“看门人”的职责,而不沦为橡皮图章一般的“稻草人”呢?
 
  借鉴境外发达市场经验,我们应当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一手拿胡萝卜,一手拿大棒,让“看门人”有动力提升服务质量、抗拒诱惑。
 
  比如,建立“信誉账户”,建立“白名单”、“黑名单”以及“绿色通道”,增加市场透明度,增加市场自我纠错、出清能力。
 
  “黑名单”里的中介机构,一时抬不起头,甚至永远出局,归根结底,咎由自取。
 
  进入“白名单”的中介机构,则可以积累足够的信誉资本,慢慢地,还可以打开“绿色通道”。
 
  如此一来,抵制诱惑的看门人,不被客户“俘获”的看门人,就会变多,装神弄鬼,行贿拿单的看门人就会收敛,严肃和高质量的中介服务,就容易纷至沓来。
 
  这一切,离不开行业监管机构和自律组织的组织协调。离开他们,市场很难知道,高品质的中介服务、高质量的执业标准到底什么样。
 
  除此之外,媒体监督、集体诉讼等多元化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对“看门人”忠于职守也必不可少。
 
  行政监管打击能力强,震慑效果好,但成本过高,我们还可以考虑通过集体诉讼、代表诉讼、行业自律措施、媒体监督、预先保障制度等措施,促使看门人放弃侥幸心理,爱惜羽毛,不“同流合污”。
 
  (作者系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

分享: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张春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