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王笑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31日
1月29日,银保监会宣布,为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工作部署,支持保险机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提高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效率,根据《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即日起,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办理注册工作。业界分析,简化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程序,有利于提升注册效率,增加产品供给,有利于支持保险机构加大股权投资力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长期资本性资金。
从鼓励保险资金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到推进“放管服”,保险资金股权投资的渠道和便利性不断增加,有望吸引更多的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投资。这轮政策松绑始于1月24日,银保监会连发多项通知,目的明确,即拓宽险资投资渠道,为险资服务实体经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提供助力。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保险业资金运用余额为164088.38亿元,较年初增长9.97%,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9219.87亿元,占比11.71%。
事实上,由于险资长期、追求稳定的特殊属性,其成为最适合进入股权市场的投资资金之一。去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标志着险资股权投资渠道进入扩大阶段。截至目前,已有10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完成专项产品的设立前登记,目标规模合计1160亿元。其中,5单专项产品已落地,完成投资约22亿元。从众多专项产品的设立来看,为防止大额资金“快进快出”影响到A股市场,也为了能给投资标的带来最大化收益,3至5年存续期几乎成为“标配”。
从已落地产品来看,去年国寿资产战略入股通威股份以及万达信息,交易后,国寿资产在上述两家企业持股均超过5%,由此也可以看出,新型科技优质上市公司备受资管产品青睐。对此,国寿资产相关负责人表示,上述投资标的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入股该类企业也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目标的重要实践。同时,国寿资产也将采取积极的财务投资人策略,协助企业优化治理结构,提高运营效率;发挥其自身优势,协调中国人寿系统内外资源,与投资标的在综合金融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协作,探索支持优质民营企业的更多融资需求。
随后,为进一步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银保监会对《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进行修订,并就修订后的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这一举措释放出两大有利信号,一是有利于提升股权融资和直接融资比重,通过长期资金的注入,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资本性资金,降低实体经济杠杆;二是拟取消保险资金开展直接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进一步赋予保险机构更多自主选择权。仅从去年举牌上市公司的险资选择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保险机构举牌共8起,交易金额超过160亿元,为上市公司注入新鲜活力。业界人士表示,险资举牌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与上市公司展开业务合作,产生协同效应,提升经营收益;另一方面,保险机构投资前对投资标的进行调研,分析其在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前景后进行投资,以期获得长期投资收益,为主营保障业务提供更多收益。
自监管层逐步为险资进入资本市场“松绑”起,险资股权投资的积极性有所增加,而稳健投资一直是险资的投资风格,险资最重要的仍是跟着风向标找到优质的股权投资项目,掌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银保监会挂牌成立后,银行业与保险业合作更加紧密。无论是鼓励险资参与市场化债转股,助力银行改善不良资产处置率,还是近期为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允许保险机构投资商业银行发行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均体现出银保合作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以及提高风险管理能力的可能性,对于保险机构而言,将进一步扩宽长期险资资产配置渠道。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部主任杨德勇表示,与其他产业相比,跨业、混业经营在金融业中表现得更加突出,银行、保险、证券业的合作今后也将愈加明确;此外,在监管方面,设计更加适应混业经营的政策,将成为未来政策层面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