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 正文内容

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变动年底显分化
“因城施策”下或进一步调整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张沛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7日

  克而瑞研究中心预计,一线城市房价仍将高位维持且涨跌波幅不会太大,二线城市政策松绑预期最强烈,而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略有不足,结构性分化会更为显著。严跃进分析,今年楼市或呈现前冷后暖态势。

  国家统计局1月16日发布2018年12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涨跌互现,二三线城市涨幅回落。

  “2018年12月份,各地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切实履行城市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年底成交有所增加,价格有所上涨,二三线城市则继续保持稳定。”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刘建伟解读说。

  据初步测算,从环比看,4个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上涨1.0%、0.6%、3.0%和0.4%。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0.3%。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2%、0.3%、0.4%和0.3%。31个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0.7%和0.1%,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3个和0.2个百分点。35个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分别上涨0.7%和0.3%,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0.2个和0.1个百分点。

  相比2018年11月份,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扩大,而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收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类数据含义有二,“第一,一线城市预售证管控放松,高价楼盘入市影响成交结构。而二三线城市楼市开始降温,市场交易冲高回落,自然带动房价涨幅收窄。第二,一线城市信号意义很强,尤其是在对全国房价走向的影响上,一线城市当前市场价格数据有很多新的影响意义。若是一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涨,而周边部分城市房价下跌,那么从类似市场分化和稳定的角度看,不排除后续包括环京环沪等区域的小城市会有继续放宽政策的可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逆势而上主要源于广州表现抢眼,其房价环比上涨3.0%。广州一直被认为是一线城市中居住成本相对较低的城市,但临近年末,广州接连出台了几项边际放松的措施:“330新政”前土地出让成交的商服类物业可面向个人销售,更改“一刀切限价”政策为根据周边楼盘价格浮动调整限价。此后,荔湾区、海珠区等多个楼盘均出现通过网签单价提高的情况。12月,广州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回升,商品住宅成交1.5万套,成交面积超过150万平方米,环比增幅高达170%。

  严跃进也认为,对于广州楼市来说,管控政策有所松动,市场预期中看涨的声音比较多,这会带来此类城市房价的上涨。尤其是广州市场一直被低估,所以潜在的购房需求还是很大的。

  “而各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增速全线降低,一线、二线和三线代表城市房价环比涨幅分别为-0.3%、0.1%和0.3%,符合当前量价继续降温、市场过冬的客观情况。”夏丹对记者说。

  从同比看,刘建伟指出,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累计平均涨幅比上年同期均回落,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累计平均涨幅与上年同期持平,二手住宅有所扩大。

  在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方面,2018年12月份,一线城市同比上涨2.8%,涨幅比上年同月扩大2.2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上涨11.3%和10.8%,涨幅比上年同月分别扩大6.2个和3.9个百分点。1至12月平均,一线城市同比上涨0.5%,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上涨7.6%和7.8%,其中二线城市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涨幅与上年同期持平。

  2018年12月下旬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强调,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夯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切实把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责任落到实处。对于2019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克而瑞研究中心预计,一线城市房价仍将高位维持且涨跌波幅不会太大,二线城市政策松绑预期最强烈,而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动力略有不足,结构性分化会更为显著。据严跃进分析,今年楼市或呈现前冷后暖态势。

  “从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导向看,因城施策方面会有很多细分动作,预计全国很多城市在2019年会有各类政策。而从住房保障角度看,依然会和租赁市场进行结合,后续租赁市场发展的力度会强化。”严跃进说。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