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深度视野 >> 正文内容

理性看待变和忧 2019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健运行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徐贝贝    发布时间:2019年01月08日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从各项指标来看,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整体延续了平稳的运行格局,主要体现在就业、进出口和吸引外资等方面。

  2018年1至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93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3万人。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超上年全年,比上年同期增长11.1%;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3.9%,比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在吸引外资方面,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规模没有出现明显下滑,且结构不断改善,主要表现在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强增长态势,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增长,自贸试验区增长领先全国,主要投资来源地增长态势良好等方面。在投资方面,去年1至11月,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9%,连续3个月回升。其中,民间投资增长8.7%,201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8%以上的较快速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1.6%,增速分别比全部投资快10.2个和5.7个百分点。

  上述指标表现平稳,可以理解为我国宏观经济“稳”的一面。2018年宏观经济的“变”和“忧”则主要体现在部分宏观经济指标下滑、预期波动较大以及民企遭遇困难等方面。

  首先,近期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出现下滑。2018年12月份,PMI为49.4%,低于临界点;11月份PMI为50%,处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度持续减弱。在就业方面,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8.0%、48.5%,均位于临界点之下。在出口方面,11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较10月份出现大幅回落,“抢出口”现象明显下滑。从消费需求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1至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1.8%,需要注意的是,11月份当月利润出现负增长。

  其次,近期市场预期波动较大。“市场情绪性变化远大于宏观经济指数显示出来的变化。”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这个新阶段是结构性调整的关键期,是动力转换的困难期,是前期风险叠加的释放期。在这一时期,许多周期性、结构性的力量集中涌现,这些是导致市场情绪波动较大的重要因素。从2018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中国经济没有市场预期的那么悲观。

  再次,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2019年经济运行已经开局。有专家表示,我国前进中出现的问题既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周期性的也有结构性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理性看待经济运行中的“变”和“忧”,增强忧患意识,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有针对性地主动引导市场预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范志勇表示,应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不仅要有常规的全方位的经济政策,更需要从稳定居民和投资者信心着手,稳定内外经济主体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预期。

  我国经济依旧具备平稳运行的基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2019年,我国经济依然存在六方面积极因素。一是外部压力可能减小,中美贸易摩擦有望缓解。二是政策稳健有助于经济增长,2019年经济工作将从优化提升供给端、扩大增强需求端、扎实推进区域协调、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等方面展开,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三是产业出清带来高质量发展动力,过去几年“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成效,部分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四是技术创新带来新兴产业崛起,科创板有望成为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五是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产业联动效应,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落地,将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六是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述报告同时预测,2019年,我国经济增速可能在6.3%左右,不会出现“滞胀”风险。经济下行压力主要体现在2019年上半年,随着宏观政策效果显现,下半年经济运行将趋于好转。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