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赣州金融网 张桂花 记者谢欢 作者: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04日
本站讯(张桂花 记者谢欢) 近年来,信丰县农信社在全国最大的红瓜子集散中心铁石口镇大力推广“红瓜子信用共同体贷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悉,2008年-2011年,该社累计向150组红瓜子信用共同体的745户农户发放贷款2.99亿元,最终造就了政府满意、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的“三方”多赢的良好局面。
在当地,自从有了信贷资金做坚强后盾,红瓜子贩运大户四面出击,租用火车皮从新疆、内蒙古等地采购和拉运大量红瓜子,经筛选、分级、加工、包装等工序,再度销往各地,增产增收后,贷款到期全部还本付息,贷款本息收回率100%,无一户逾期。
信贷扶持下的铁石口镇红瓜子产业化不断发展壮大,带动该镇2000多名群众创业致富的同时,还间接带动了近4200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红瓜子生产、筛选、加工、运输与销售。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信丰铁石口镇的红瓜子产业实现了从小而散到专业化、集中化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手工制作、单户散卖向现代批量制作、统一加工销售的转变。
创新推出金融产品
造就“1+1>2”良好效应
红瓜子是南宋高宗建炎丁未年由非洲传入中国,在信丰县栽种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信丰红瓜子因其色泽殷红、板粒宽大、壳薄仁厚、香脆可口等特点,受到消费者交口称赞,是信丰传统的出口名产。新中国成立后,信丰红瓜子的商品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为出口创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信丰县是全国四大红瓜子主产地之一。
信丰县铁石口镇临靠105国道和京九铁路,交通便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少数在家种西瓜的农民到临近的赣州、大余、泰和等地做起红瓜子小本买卖,经过十几年的规模扩张,目前该镇形成了贩运、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群体,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红瓜子经销集散地。
为支持“信丰红瓜子”产业做强做大做优,信丰县农信社于2008年在铁石口镇推广“红瓜子商户信用共同体贷款”。此款产品根据成员可变现资产和自有资金总额、当年预期经济效益、上年总收入、经营管理水平、信用状况,由共同体全体成员公开评议,信用社审定后确定授信额度;并根据红瓜子收购、加工、销售周期,规定贷款期限一般在半年到一年左右。对于农产品信用共同体贷款利率,一般比其他贷款优惠10%到20%。此外,信用共同体贷款实行客户经理负责制,为客户有效解决收购资金汇划等难题,提高红瓜子收购资金结算速度。
2012年,铁石口镇红瓜子经营户新组建信用共同体26组161户,向信丰县农信社申请贷款金额共计1.1亿元,目前该社已授信金额近9000万元。同时,信丰农信社今年在县就业局为红瓜子商户争取了贴息贷款320万,一贴息就是两年,贴息利息高达64万元,得到了红瓜子商户的一致好评,并承诺将生意的周转资金如数存入信用社。
及时制定风险防范制度
提高信贷资金“双效益”
2008年,为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信丰县农信社制定了《信丰县农村信用社信用共同体贷款实施细则》,确定了红瓜子等农产品信用共同体贷款的流程,建立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细则》规定,在成员准入方面,凡有不良信用记录、道德品质恶劣的,一律不吸纳为信用共同体成员。同时,成员贷款相互间自愿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允许成员间将各自资产作为连带责任的反担保资产。此外,信用社要培养道德好、素质高的信贷员专职办理信用共同体贷款,使贷款调查、发放及贷后跟踪管理更加规范,防止出现道德及操作风险。
为加强对“红瓜子商户信用共同体贷款”的风险管理,信丰县农信社大力构建贷款风险评估与定价机制。严把贷款准入关,从源头上防控贷款风险。在对红瓜子商户贷款调查时,由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上门仔细调查客户的还款来源和经济实力,同时,通过走访村委会、客户邻居、查看信贷系统还款记录等形式,调查客户的声誉和诚信度,审慎评定客户信用等级和核定客户授信额度及期限,防止农户过度融资导致的贷款风险。
同时,为促进红瓜子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信丰县农信社创新经营理念,对信用共同体成员的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适时监测生产效益、经营管理水平、成员经济收入、信用状况等内容,通过信贷员不定期实地查看、定期电话回访、开展信用共同体成员座谈会等方式,及时掌握客户动态,做到及时发现并提前防范贷款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信丰县农信社“红瓜子信用共同体贷款”的发放,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也促进了农民诚信意识的提高。农信社采取与贷款等优惠政策相挂钩的方式,引导红瓜子经销户在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诚信经营,最终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赣州金融网)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