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西日报 谢文军 本报记者夏 晓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7日
春寒料峭,挡不住春耕备耕的热潮。
春耕备耕,资金是关键。春耕备耕的贷款资金能否到位?银行贷款利率浮动上限取消之后,农民贷款还贵不贵?面对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型金融业态,农民还期盼哪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带着这些问题,3月1日至2日,记者来到赣州、吉安等地,走访了部分农家和农行基层网点。
在永丰县坑田镇上西坑村,菜农曾文生正在蔬菜大棚里忙活。这段时间天气时暖时冷,他十分紧张,就怕影响收成。问及春耕资金的准备情况,曾文生说,想在银行贷款,再买些蔬菜大棚设备。
而在瑞金市泽覃乡石水村的木荷苗木基地,叶坪林源苗木场负责人朱发文和工人们一大早就忙开了,一捆捆苗木正等待收购。“现在是植树的好时节,苗木销售不愁。”他一边清点着苗木一边说,“苗木一年两年长不起来,资金必须要够。今年基地规模还想扩大,希望银行能再给贷点款。”
曾文生和朱发文等广大农民关心的资金问题,涉农金融机构早就想到了。早在去年底,省内的农行、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就开始谋划今年春耕资金的筹措。各机构抓住元旦、春节期间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吸储揽存活动,壮大支农实力。
为做好春耕备耕金融服务,赣州、吉安两地金融机构主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查摸底,并按照涉农贷款“两个不低于”的标准,最大限度满足辖内春耕生产和涉农企业的资金需求。
瑞金市黄柏乡向阳村的刘冬发想扩大脐橙种植面积,正要向银行求助,上门服务的农行瑞金市支行的三农客户经理向他推荐了随贷随还、利率优惠的“惠农信用卡”。“用一天算一天的利息,利率也不高,而且还有不少免费项目,现在的银行服务真的蛮到位。”听了介绍,特别是与民间借贷相比,费用可以节省不少,刘冬发十分高兴。
与刘冬发的高兴相比,记者担忧的是,利率市场化后,农民贷款利息支出会不会有所增加。采访中,记者几乎都要把这个问题抛给每个受访者,得到的答案是“不会随意加价”。
“虽然央行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我们贷款定价有了更多的自主权,但对于尚属弱质的涉农客户来说,一直都有利率方面的优惠,绝大部分执行的是人行的基准利率,没有上浮……”在赣州市,一位银行县区支行负责人的一番话,表达了借贷双方共同的心声。
除了信贷支持,各级金融机构还积极优化农村地区金融支付环境,依托自身网点、三农金融服务站以及村级连锁超市、农资服务站等媒介,加大ATM、电话银行、转账电话等电子机具的投放力度,为农民春耕备耕提供便捷服务。在遂川县于田镇的一家农资经营店,记者看到一位农民通过店里的“智付通”刷卡买到了自己所要的化肥,整个过程不到半个小时。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互联网金融的“战火”也开始在农村燃烧,不少青年农民都希望能有“余额宝”那样的理财产品,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使用微信银行办理支付。这也给涉农金融机构提了个醒,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绝不能丢掉农村这个大市场,要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