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钱林浩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0日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也是中国保险业发生巨变的40年。40年来,保险机构数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家增加到2017年底的228家,保费收入从保险业恢复之初的4.6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66万亿元。在过去的40年里,保险业逐渐发展壮大,日益发挥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如今,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保险业也正在加快转换动能,注入新的活力,在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对于风险保障需求的同时,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转换发展动能
保险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回归保障本源是其坚定不移的前进方向。在严监管的背景下,保险业加快了回归本源的步伐,保费结构和产品结构已经发生了可喜的转变,正在为今后向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以往,保险公司往往倾向通过趸交模式以短期做大规模,而忽略了长期可持续的保费结构,这显然与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相悖。新华保险董事长万峰此前曾表示,依靠趸交保费推动业务增长的险企往往大干快上,业务规模迅速做大,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却可能面临严峻的业务发展瓶颈;而依靠续期保费拉动业务增长的险企,虽然前期发展可能相对前者较慢,但续期保费能够推动险企持续稳健发展。随着保险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寿险公司增长所依靠的必须是续期保费。
从今年上市险企披露的半年报来看,险企保费结构转型已见成效,续期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保费增长的重要动力。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寿险业务总保费收入中,续期保费同比增长30.5%,占寿险业务总保费的比重为71.41%,同比提升16.05个百分点;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5.4%,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业务的比重为88.40%,同比上升34.07个百分点。新华保险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续期保费同比增长27.6%,续期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较去年同期提升10.4个百分点,达79.2%,其中10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为63.1%。
同时,随着保险业加快回归保障本源,保险公司不断加码保障型产品,保障型产品开始唱起主角。以上市险企健康险业务为例来看,今年上半年,新华保险健康险首年保费在首年保费中的占比为55.5%,较去年同期提升19.1个百分点,中国太保上半年长期保障型新业务首年年化保费占比提升7.8个百分点至50.2%。得益于缴费期结构和险种结构的调整优化,上半年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在今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保险业成为新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过程中,完成发展动能转换、拥有持续发展动力的保险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织密风险保障
保险业推动优化产品结构和转变业务发展模式,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在回归本源的背景下实现自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织就严密的风险保障。
保险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为社会提供的风险保障也在日益增长。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保险业提供保险金额5745.67万亿元,同比增长97.46%。其中,产险公司保险金额4907.30万亿元,增长156.54%;人身险公司本年累计新增保险金额838.37万亿元,下降15.91%。具体从险种来看,今年1至9月,车险保额同比增长26.01%、责任险保额增长252.69%、农险保额增长48.70%、寿险本年累计新增保额22.04万亿元、健康险保额增长28.96%、意外险保额增长78.06%。
“强身健体”后的保险业也在逐渐渗透进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经济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更为完善的风险保障。今年,超强台风“山竹”过境,给广东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广东省此前在国内率先落地巨灾保险制度,并首创巨灾指数保险。在弥补台风“山竹”所造成损失的过程中,巨灾保险制度也发挥出了应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灾害给群众生产生活所造成的损失。近年来,医疗纠纷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作为社会“稳定器”的保险业也通过产品和服务切入这一社会痛点。自2006年中国保险业启动医疗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以来,目前,全国已有11万余家医疗机构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医疗责任保险在宁波、天津、江苏、江西等多地的试点工作均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此外,保险业还积极利用自身的增信功能,帮助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前不久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保险业累计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达到5746万亿元,同比增长97%,累计赔款和给付支出9129亿元,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和缓释风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入开放活水
实践表明,中国在过去40年的发展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
金融业也不例外,而保险业正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从1980年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就开始允许外资保险公司在华设立代表处。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成为改革开放后设立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保险公司。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已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机构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法人机构,世界500强中外国保险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市场。
在今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理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令保险业感到振奋的是,今年以来,中国保险业的对外开放进程又迎来新一轮提速。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加快保险业对外开放进程。随后,一系列落实对外开放的举措接连落地。今年4月,银保监会正式放开外资保险经纪机构经营范围,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5月,工银安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筹建,成为今年保险业加快对外开放进程以来获批的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11月,银保监会批准德国安联保险集团筹建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后者也将成为我国首家外资保险控股公司。
我国保险业起步较晚,在经营理念、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外资保险公司更深入地参与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有助于在保险业内形成优势互补、优化供给、释放活力的崭新局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此前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外资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渗透度的提升,其审慎经营理念的影响将逐步扩大,在长期保障业务发展方面的经验将会外溢,从而会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