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监管 >> 正文内容

“监管新规”推动债券市场和评级行业规范发展

来源:金融时报 卓尚进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13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2018年第14号公告。公告围绕逐步统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和监管信息共享、推进信用评级机构完善内部制度、统一评级标准、提高评级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这是新时代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制定的适用于债券市场和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的“监管新规”。从监管部门到相关市场机构,应当认真落实好“监管新规”,进一步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和评级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央行和证监会制定有关债券市场和评级行业规范发展的“监管新规”正当其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和评级行业得到较快发展,迄今形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并行发展以及分别为这两个市场开展债券评级的多家评级机构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但是,这种格局客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如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管理规则、发行标准、评级要求等并不完全一致,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不统一,对两个市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是割裂的、信息不能共享等,此外,在两个市场同时开展业务的评级机构对同一发行人的评级标准不统一、评级结果缺乏一致性和可比性。正是由于这些问题或矛盾的存在,此前一度发生了某家评级机构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等不诚信问题,对债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显然,这种落后状况远远不能适应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为改变这种状况,央行和证监会此次颁布实施“监管新规”,可谓有的放矢,直指痼疾,对于规范评级行业、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此次“监管新规”的发布实施,是完善债券市场管理制度、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监管统一的重要制度性安排。从其内容看,主要在4个方面作了重要改进或制度性安排。一是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评级业务资质逐步统一。已经在银行间/交易所债券市场展业的评级机构,可申请在交易所/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时开展评级业务;央行、证监会、交易商协会将设立绿色通道实现资质互认。对于拟同时开展两个债券市场评级业务的机构,应在所在地省会城市人行中支以上分支机构备案后,向证监会和交易商协会申请;央行、证监会、交易商协会将协同审核或注册。这对于符合资质要求的评级机构来说,获得了发展新业务、拓展新市场的机会,同时有利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规范、联通和发展。二是鼓励同一实际控制人下不同的评级机构法人,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这有利于评级机构更好地聚集人才和技术资源,促进信用评级机构做大做强。三是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和信息共享。央行、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有权对评级机构通过现场及非现场等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并有权对违规机构给予处罚;交易商协会和中证协有权对信用评级机构开展自律调查,并有权对违规机构给予自律处分。央行、证监会及相关自律组织建立健全评级监管及自律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并就日常管理、检查结果、行政处罚和自律处分等信息进行共享。这是对评级机构进行联合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制度创新,有助于加强对评级机构的有效监管,促使其更加自律规范。四是在两个债券市场同时开展业务的评级机构应统一评级标准,并保持评级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此,信用评级机构应当建立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和业务制度,防范利益冲突,恪守职业操守,按照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充分揭示受评对象的信用风险,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保证评级质量。这实际上提出了合规信用评级机构应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总体来看,这些“监管新规”得到落实,将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应,其一,有利于评级机构提高评级质量、提升竞争程度,促进评级行业规范发展;其二,有利于监管部门加强对债券发行主体和评级机构的监管,防范监管套利;其三,有利于债券投资者对处在两个市场中的债券进行客观的价值评估和风险评估,改善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债券市场的割裂状况;其四,有利于跨市场的债券发行人降低评级成本;其五,有利于债券市场从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由此,我国债券市场和信用评级行业有望步入持续稳定、规范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信用评级行业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一个长久保持诚信和公信力的信用评级行业,能够维护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整个国家金融体系的持续安全、稳健运行,为国家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良的金融环境和强大的金融支持。以此次“监管新规”发布实施为新的开端,各金融监管部门、各信用评级机构及各方投资者、各类发行人、交易市场管理者等,应统筹协调,齐心努力,形成有效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合力,打造能够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媲美的强大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推动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和债券市场实现可持续的规范健康发展。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卓尚进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