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监管 >> 正文内容

满足有效融资需求 银行信贷引导力度持续加强

来源:金融时报 赵萌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1日

  近日,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 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再次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对银行机构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领域的信贷工作均提出相应要求,对银行信贷的引导力度和范围持续加强。

  “总的来看,在货币政策趋向边际宽松的背景下,《通知》给出了一系列十分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引导银行机构真正打通把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周昆平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配合经济形势做好金融服务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与此前监管层主要鼓励银行信贷投放于小微企业、“三农”、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不同,《通知》从更为宏观的层面,强调了银行机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有所为’主要是针对小微企业、“三农”、基础设施投资、消费信贷、进出口企业跨市场金融服务需求等方面,要求银行机构要一以贯之、多加支持;‘有所不为’则重点强调了不能盲目抽贷的问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对银行机构在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领域提出做好相应信贷工作的要求,这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密不可分。从外部看,我国经济正处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不确定性之中;从内部看,我国基建投资有所放缓、内需不足。

  “银行机构要配合当下形势做好相应的金融服务,一方面要扩内需,另一方面要稳外需,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

  《通知》要求,“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发挥金融在稳外贸中的积极作用。”董希淼认为,目前进出口企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大,为了“稳外贸”,银行应更好地在资金安排上服务进出口企业。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降到6.1%。《通知》要求,“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这与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以及7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脉相承。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重启轨道交通、电力投资、乡村振兴等基建领域还有广阔的发力空间,银行信贷支持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将落在3个方面,一是保障在建项目资金需求,二是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三是支持民间投资参与基建。

  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通知》在“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内容中首次强调“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

  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45万亿元,且在新增人民币贷款中,有2388亿元票据融资和1582亿元非银贷款。兴业研究团队认为,今年以来,表内信贷额度有所放松,然而放松信贷额度更多地带来了企业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增速的回升,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仍然呈现下降趋势。截至今年7月末,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为13.6%,较2017年年底下滑约3个百分点。

  对此,吴琦分析认为:“近期信贷资金增加较多,但票据融资仍占较大比例,信贷冲量特征仍较为明显,不排除银行是为了完成信贷投放所作出的临时性安排,而非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安排,这与银行贷款‘短期化’倾向有关。”

  “要想从量(扩大资金供给量)和价(降低融资成本)两个方面缓解企业的融资压力,就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改善资金的供给方式和期限结构。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有利于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信贷资金。”吴琦说。

  不过,在武雯看来,《通知》提出的“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还需要一定的政策传导时间。“银行中长期贷款的投放主要根据自身的流动性、贷款定价水平、风险偏好等综合因素决定。今年前7个月,中长期贷款增长稳定。在短期内,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吴琦认为,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融资以银行短期贷款为主,若出现还贷与续贷时间差过大的情况,将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为了弥补资金缺口,部分中小企业融入高息民间过桥资金,将显著提升企业融资成本。《通知》要求,“避免贷款在同一时间特别是月末、季末集中到期而引发企业资金紧张”,引导银行机构将还款时间做分散安排,避免企业贷款集中到期而出现“断档”。

  结构性信贷政策成效初显

  今年二季度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达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1%。7月份新增基础设施行业贷款1724亿元,较6月份多增469亿元。多数业内专家认为,7月份新增贷款中,基建和小微贷款占比近半,反映了以定向结构性调整为主的信贷政策初见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除了对银行机构“有所为”提出要求以外,对“有所不为”也提出相应要求,重申了贷款合规经营要求。例如,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一律不得在发放贷款时捆绑或搭售理财、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等。

  吴琦认为,这些贷款合规经营要求是对此前原银监会下发的《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中相关要求的重申,旨在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减少企业融资附加成本,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那么,就银行自身角度来看,结构性信贷政策将对银行经营产生哪些影响?周昆平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总体维持稳健的基调下,今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仍将趋向于边际宽松,信贷投放量将会明显增加,银行存贷款利率将维持不变,银行间市场利率较大概率会保持稳定甚至小幅下行,并对商业银行利润稳定起到支撑作用。

  而在吴琦看来,未来对公贷款利率或将回落,对银行经营利润的影响应综合看待。“一方面,目前银行资金成本较低,如果贷款利率下行,净息差收窄,或将影响银行业利润,但部分银行贷款利率下降幅度也有可能低于资金成本下降幅度,净息差可能会扩大;另一方面,随着企业融资难题的逐渐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有望转好,这将有利于提升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提高银行业利润。”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赵萌

责任编辑:郭豫亮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