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监管 >> 正文内容

降息后人民币再逼跌停 离岸贬值预期加强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03日

    昨日(3月2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询价)再度刷新上周五创下的28个月新低,逼近跌停。
  
    Wind数据显示,截至收盘,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最低贬至6.2740,距相对中间价2%的跌停位仅3个基点。
   
    昨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贬值38个基点,报6.1513,创2014年11月10日以来的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即期汇率连续逼近跌停并再创两年多新低的同时,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也创出2012年10月以来最低。海外投行美银美林表示,人民币“竞争性贬值的风险已经明显而现实”。
   
    此外,国内某银行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中国资本跨境流动逐渐放开的背景下,降息会导致资本加速外流,人民币会承受贬值压力。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当前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
   
    节后四度逼近跌停
   
    2月28日,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对称降息0.25个百分点,同时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降息之后,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会双向波动,略有贬值,但风险可控。”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指出,基本面是不支持人民币大幅贬值的。
   
    管清友认为,从经常账户看,中国贸易结构以加工贸易为主,大宗商品价格下降将直接扩大经常账户顺差;从资本金融账户看,考虑到欧元区多数国家都已降至负利率,全球央行竞相宽松,中国的无风险资产收益率与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利差空间,再加上政府对经济还是存在底线思维,这实际上是为套息资金提供了担保,人民币没有大幅贬值的基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注意到,此次降息后的首个交易日(3月2日),在岸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询价)再次逼近跌停,最低距离跌停位仅3个基点。实际上,春节后,即期汇率已连续4个交易日逼近跌停。
   
    专家:贬值风险可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自2014年11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已经累计贬值超过2.61%。但这一数字仍优于其他大多数亚洲货币。同一时期内,新加坡元等则贬值6%左右,而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人民币实际指数(CNYR)累计上涨了5.01%。
   
    对此,美银美林分析师称,人民币贬值只属于尾部风险,预估2015年人民币贬值10%的可能性为30%。美银美林分析师Claudio Piron日前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人民币“竞争性贬值的风险已经明显而现实”。
   
    管清友则认为,尽管人民币会略有贬值,但风险可控。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在今年内不会成为掣肘货币宽松的一个因素。全球央行大放水乃大势所趋,中国货币宽松与否还是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运行状况。
   
    招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也认为,人民币汇率料不会有大波动,仍将视中间价而定,美元远期升水有回落空间。“如果不出现经济超预期的恶化,汇率应该不会大动,还是以稳定,以双向波动为主。实际上,如果汇率是市场化的,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就已经释放完了。”《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管涛日前撰文指出,我国将继续呈现“经常项目收支基本平衡、跨境资本流动双向波动”的国际收支格局。2015年,国内外宏观环境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加大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性。“在"不可能三角"(即一国不可能同时实现资本流动自由、货币政策独立和汇率稳定)中,中国此前一直选择固定汇率制度,放弃跨境资本流动,因而货币政策独立性相当强。而在目前中国资本跨境流动逐渐放开的背景下,降息会导致资本加速外流,人民币将承受贬值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只要中国仍想保持相对固定的汇率,资本外流就会导致外汇占款减少。”某商业银行分析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上述商业银行分析人士进一步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式降息的尴尬可能会不断重演,甚至愈演愈烈。

分享: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谢欢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