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金融网专稿)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持政策目标——比如,抑制通胀、实现完全就业或经济增长。日前,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就当前货币政策在基层县域的传导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货币政策在基层县域传导的盲点与误区值得关注。
基层人民银行传导缺乏有效手段
县级人民银行是货币政策传导的神经末梢,对当前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层人行除了“窗口指导”、“道义劝告”和支农再贷款外,能够主动传导货币政策的辅助性工具很少,缺少必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具有“强硬”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达到有效传导货币政策。
基层非法人金融机构传导主体移位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推行集约化经营战略,资金集中调度,规模总体控制,基层商业银行的信贷权限被上收,贷款几乎都要经市、省级分行审批,有的甚至需总行批准。即使当地经济适逢发展机遇,有些企业、项目需要信贷扶持,但在集中调度、规模控制下,也极有可能得不到满足,使基层金融机构丧失作为县域货币政策传导主体的功能。
县域地方政府传导具有非中性
对地方政府而言,都希望当地信贷投放越多越好,保证主导产业、纳税大户的信贷需求,在货币政策传导上具有非中性。针对当前的货币政策,地方政府大多以“争、抢”信贷资金为主轴,要求各金融机构积极主动争取新增贷款规模、贷款项目;同时,地方政府也通过各种投融资平台,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各地形成贷款竞赛,造成贷款投放在时间上、投向上不够均衡。
民间融资活跃导致货币政策运作空间出现盲点
各银行机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实行宽松的信贷准入条件,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依然存在。在银行不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下,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形式利用民间资金来维持生产经营和进行扩大再生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民间借贷在资金投向上的随意性,阻碍了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有效传导与贯彻。
|